北海市竟出了这两大名人一位是语言学家一

北京中西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210313/8743276.html

北海,别名“珠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历史上是云贵、川、桂、湘、鄂等省与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下辖3个区、1个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年总人口.42万人。年地区生产总值.91亿元。当然北海市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人物,他们一位是语言学家、一位是广东省政府主席。

第一位:岑麒祥

岑麒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字时甫,年7月15日生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岑麒祥是我国较早从事语言学研究和教学的语言学家之一,在五十多年的教学中,培养了许多语言学人才,桃李遍天下。

年毕业于省立廉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校英语科。年考入广州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以英语为正科,文史为副科。年毕业于高师部,入中山大学英语系三年级学习英、法、德语,同时兼任广州知用中学语文教师。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通过中法协会资助赴法留学考试,先在法国里昂东南的格勒布尔市的一所大学攻读法语,后回里昂大学学习,获得“英国语文学”和“实际研究”高等研究证书。年,转入巴黎大学,从巴黎大学语言研究所主任房德里耶斯学习普通语言学,从语音研究所主任傅舍学习语音学,从法兰西学院教授梅耶学习历史比较语言学,从民族所教授柯恩学习语言调查。年,获得法国国家文科硕士学位和语言学高等研究文凭。

年底启程回国,年春到达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讲授语言学、语音学和方言调查,同时兼任文科研究所指导教授和《语文文学专刊》主编。年,任文学院教授。年被聘为中英庚款委员会招考留学生考试委员。年到广西进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因抗战时局吃紧被迫中断,到连县三江地区中山大学分教处任教,任秘书长。抗战胜利后,在中山大学开办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任系主任。年,兼任文学院代理院长、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山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语言学系主任。年,率中山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师生参加中央少数民族访问团到粤北和海南岛访问瑶、黎、苗等族,进行语言调查。年全国院系调整,任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兼管教务处工作。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改称语言学专业,任北京大学语言学教授,兼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年12月20日逝世,享年86岁。

岑麒祥从事语言学研究五十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以及历史语言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语言学方面,著有我国最早的语音学著作之一——《语音学概论》,不仅阐明了普通语音学的基本原理,而且介绍了语音学史,特别是用普通语言学的观点对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音韵研究进行了解释。50年代,参考苏联教学大纲,编写了《普通语言学》,重点介绍现代各语言学派的理论要点和学术背景,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评价。岑麒祥主要著作有:《语音学概论》(中华书局,年。科学出版社,年)、《方言调查方法》(文字改革出版社,年)、《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年再版)、《汉语外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年)、《普通语言学人物志》(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等。

第二位:陈铭枢

陈铭枢(~),字真如,广西北海市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将领。从军而信佛。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代理行政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民革的创始人之一。

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年离校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入大森浩然庐学校。年回广东策划谋炸广东督军龙济光的活动,事泄被捕入狱,后越狱再逃日本。年在广东肇(庆)军游击营任营长。次年任粤军第1师第4团团长。年参加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叛变,第1师在回师途中为陈炯明瓦解。不久辞职,改名真如,避居南京学佛。

年经邓演达介绍任粤军第1师第1旅旅长。年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5月回师广州,参加南征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0师师长。10月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南征,任南征军总指挥(后改任第1路指挥),收复广东高州(今茂名)、廉州(今广西合浦)等地。

年7月率第10师参加北伐战争,在友军配合下于汀泗桥、贺胜桥击败吴佩孚守军。11月所部扩编为第11军,任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年3月,由武汉去南京。5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11月复任第11军军长,率部由闽回粤,会同黄绍竑、徐景唐部在四军老军长李济深的指挥下对张发奎开战,借口是张发奎部通共,和共产党合谋制造广州起义,史称第四军第一次内战。

大战结束后,张发奎败退出广东,通电下野,获胜的李济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后来李济深因同情桂系被蒋介石扣押。其下的三员大将立场不同,陈铭枢、陈济棠通电拥护中央,徐景唐联合桂系和张发奎为救李济深出狱发动了第四军第二次内战,这也是铁四军和钢七军第一次交锋,也叫钢铁之战。战后桂系败退出广东。陈铭枢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任第八路军司令,对掌军民两政,随即所部扩编为十九路军,在蒋光鼐和蔡廷锴率领下出广东参加中原大战。

年5月,蒋介石因扣押国民党粤系元老胡汉民,引发宁粤冲突,汪精卫等在陈济棠支持下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陈铭枢因十九路军在省外作战,无力反抗,辞省主席职,通电拥护蒋介石。7月任江西“剿共”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9.18事变后宁粤双方在国难后重现合作,陈铭枢成为双方唯一能接受的人选,任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淞沪警备司令。12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部长。

年6月被授为陆军上将并退为备役。年1月在香港与李济深等建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各派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政策。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