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过关未断头,留得诗书在人间追忆将

北京最好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627/9113880.html

古往今来,人们很难把将军和诗人连在一起,更不要说再与书法家紧密相连了。只有在中国革命的大熔炉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学校里,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磨练,才从实践中锤炼出了既有将军之才,又有诗人之才,还有书法之才,而且是横跨三界的著名将军诗人书法家魏传统。

魏传统将军(中)与作者(右)

初识我国著名的将军诗人书法家魏传统,是在28年前的年3月。当时的我们为了编辑《川陕苏区人物志》一书,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人物立传,特地拜访魏老。虽说魏传统三个字早已如雷贯耳,驰名全国全军,作为晚辈的我们,第一次拜访他老人家还是有点紧张的。当我们辗转找到魏老住院的解放军医院,说明来意,魏老却爽快地答应我们的请求,还不顾医生”不能劳累不能会客“的禁令,破例在病房会见了我们。

魏老一边听我们介绍大巴山的情况,也是他家乡达县,包括整个达县地区,也就是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腹心区域,在新中国几十年建设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一边思虑着什么。当他听我们说要把他的革命经历收录到《川陕苏区人物志》里,这部人物志首批收录的人物人,他连说太少了,太少了,当年在川陕苏区战斗过的红军官兵和苏维埃干部少说也有十来万,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才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才锻造了一支钢铁劲旅——红四方面军。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收录更多的人,为更多的革命先烈树碑立传。魏老说着说着,就站起来,欣然提笔写出了四言七绝诗一首”巴山浩气有灵性,秦岭胸中无弱兵;高举红旗展大地,群峰喜我任攀登“。魏传统。一九九二年三月。

魏传统亲笔书写的五言七绝诗

身体有病的开国少将魏传统,在与我们的谈话中,高度概括他革命一生的经历,可谓是坎坷曲折,丰富多彩。多次表述他是“八次过关未断头”。后来在他度过80岁生日时,他更是浓缩为一首四言七绝诗:“八次过关未断头,此身犹健勿须愁。创业艰难知勇进,承担风险为丰收。“

这里所谓“八次过关未断头”,就是指他革命经历中的八次遇险。

第一次,是魏传统刚刚参加革命不久,在他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党秘密工作时被人出卖,被关进监狱,差点没了性命。

第二次断头与张国焘有关。有一次,张国焘在大会上讲话,忽然问:“你们谁知道马克思是哪国人?”台下一片寂静,无人回答。魏传统捅了捅一个干部:“你就说是德国人。”这个干部立刻站起来回答了。张国焘一看这个农民出身的干部,怎么会知道马克思是德国人呢?会后一追查,才知道是魏传统告诉他的。张国焘知道真相后,就把军政委找去,要他调查魏传统是不是“AB团”或者反革命。军政委了解魏传统,也器重魏传统做政治宣传工作的能力,所以力保魏传统不是“AB团”,也不是反革命。这样虽然保住了魏传统的命,但却把他从红33军政治部秘书长的职务降为了油印股股长。

第三次,是魏传统在油印股还没有干上几天,又有人向张国焘报告,说保卫局长手下的两个红军战士被魏传统给杀了。张国焘听了火冒三丈,严令军政治部主任调查处理,魏传统随即被抓了起来。调查过程中,两个勤务兵证明那两个战士失踪的当晚,魏传统和他们勤务兵在一起,魏传统这才被放了出来。

第四次,魏传统又被张国焘抓起来要执行枪毙,幸被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发现拦了下来。

第五次,是保卫局根据张国焘的指令:“魏传统、吴瑞林、傅崇碧这些人是小知识分子,左右摇摆,要对他们严加审查。”这次审查,是红5军军长董振堂站出来救了他们一命。最后在研究处理这几个人的会议上,董振堂和保卫局的负责人争吵起来,最后拔出手枪,“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吼道:“如果说他们是反革命,我就是他们的头,如果要杀他们,就要先杀我。”这才结束了一场争论。魏传统和吴瑞林、傅崇碧又才逃过一劫。

第六次,是魏传统为了赶发快报,在光线昏暗的油灯下一连熬了几个通宵,快报出来的时候,他一头栽倒在烟雾沉沉的小屋里,鼾声大起,谁也叫不醒。同事们知道他几天没有吃东西,给他送饭过来,看着他满是灰尘和油墨的脸不禁感慨:“这个老魏,干起活来真是不要命!”同志们怎么叫他也不醒,还有人以为他累死了,于是有人大喊一声:“老魏,又有新任务了。”魏传统一个机灵跃了起来,“什么任务?”“你啊,快起来吃饭,这么下去还不累垮累死了。”

第七次,是魏传统被调任作战参谋,主要任务就是绘图标图。有一次战斗打了一天一夜,魏传统绘制地图也熬了一天一夜。战斗间隙,人们招呼他和首长一起吃饭,刚坐到饭桌前,只听“咚”的一声,一颗炮弹砸在了饭桌上。魏传统眼明手快,立刻跳起来把炮弹扔出一丈多远,等了半天没听见爆炸声——幸好这是颗哑弹,魏传统才没有牺牲在炮弹下。

第八次,是长征结束后,魏传统临危受命,任西路军先遣工作团秘书长,走上了一条满是荆棘的路程。西路军渡过黄河后,边走边打,越往西走困难越大,特别是到了戈壁滩,饮用水比油还珍贵,战士们吃冰解渴,后来连冰都没有了。西路军战败,魏传统等人被马家军俘获,抓到了张掖,差点又丢了性命。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努力营救下,他终于回到了革命队伍中。

我们第一次这么零距离地听魏老对自己革命一生的介绍,方才知晓他这位出生在大巴山区,成长在红军队伍,成名在解放军大学校的将军,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磨难,经过长达六十多年风风雨雨的考验,才锻造出了我国我军罕见能够汇集将领之才,诗词之才和书法之才这”三才“于一身的将军诗人书法家。

魏传统年出生于四川达县一个小山村里的富庶人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六七岁就显露出了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和天分。他17岁时考上了县中学。走出大山的他,在中学遇到了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两个人一见如故,感情日笃。他们一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全校学生闹学潮,驱赶反动保守的校长,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魏传统毕业后就以教书为职业,宣传革命思想,还自编通俗易懂的歌谣教给大家:“地主不劳动,日子过得美。贫农苦一年,交租又纳税。出路只一条,大家入农会。团结求解放,拿枪去作对。”初显诗人之才。

魏传统20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派到达县黃都场教书,与唐仲明、彭萍组成党支部,从事秘密工作。红四方面军解放达县与宣汉以后,将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33军,魏传统随即参加了红军。

魏传统能写能画能诗的才能,在红军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革命根据地,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军报》的编印都对巩固红色政权、保卫苏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上把编印报纸的任务交给了他。可以说从主编到校对都是他一个人。正是这些经历,让魏传统以后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可称之为书法家和诗人的少数将领之一。

年,魏传统历尽艰辛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先任八路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后调旅任秘书长。年,魏传统到重庆出任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兼任《新华日报》言论委员会委员,每周负责写社论一篇。不久,国民党重庆卫戍司令部提出,他们只欢迎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留下,不欢迎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王维舟和秘书长魏传统,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在川东搞武装斗争起家,能够率众聚兵的将军。后经周恩来批准,魏传统随王维舟撤回延安,担任总政治部秘书长。

年,魏传统被授予少将军衔。

年1月,解放军艺术学院正式挂牌,魏传统被任命为首任政委。不久就改任院长兼政委。成为解放军艺术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年开始的“文革”,也冲击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被称为“文艺黑线”的重要基地。造反派组织强令魏传统离开军艺。年,解放军艺术学院遭遇了空前的劫难,学校停办,所有干部教员下放的下放,转业的转业,并要求他们三天之内离开学校。在关键时刻,叶剑英又出面保护了魏传统。

年,林彪自我爆炸,魏传统才得以回到北京,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怀下,他恢复工作,重新担任了总政宣传部顾问。

年,解放军艺术学院重新挂牌,已经71岁高龄的魏传统,再次被任命为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院长兼政委。在魏传统及后来军艺学院历届领导的培养下,解放军艺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比如文学家李存葆、莫言,歌唱家彭丽媛、董文华,表演艺术家牛群、陈剑飞等等。是当之无愧的军队艺术家摇篮。

魏传统戎马一生,刻苦奋发,一有闲暇,则研习诗文,对中国古代诗词造诣颇深。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画稿,就是由魏传统写下了一首首真切感人的诗句配上,才得以崭新的面貌出版。战争年代,张爱萍在江淮敌后拍摄了许多真实而宝贵的照片,早在文革以前,魏传统就曾根据每幅照片的来历,战斗场面及历史背景,写下了一首首诗词作注,经过十年浩劫侥幸保存下来,其后又经几番润色和推敲,最后由张爱萍定名为《江淮敌后烽火》出版。魏传统还写下了不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怀念的诗词,汇编为《追思集》出版。他的诗作,既显现出沧海横流般的深邃和阔大无边的意境,又具有苍劲浑厚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对家乡、祖国、民族诚挚的感情。他因而被称为将军诗人,真正是名至实归。

魏传统酷爱书法,精通书法艺术,主攻魏体,他的字遒劲有力,自成一体,有人评价他的字有将风忠魂、没有悍霸之气,又含一点书卷气息,显露出拙、纯之意境。加之他仁慈宽厚,待人诚恳,和蔼谦恭,胸怀旷达,向他求字索句的人特别多。即使他在病中,每日也挥毫不辍,或题碑铭,或书楹联匾额,或写书名。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他的字迹。十多年间,他为人们题词的书法作品约两万多幅。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著名书法家。

另据开国上将张爱萍回忆录显示,魏传统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早在川陕苏区时期,魏传统就带着宣传队八个石匠,经常在各地石壁上錾刻红色标语,他在石壁上书写字样,石匠们就依字錾刻,下图就是红军当年錾刻在川陕苏区通江县沙溪和至诚悬崖石壁上的两幅石刻巨幅标语,被称为”红色石刻标语之王“。与魏传统自成一体的魏体是不是一脉相承?

錾刻在通江沙溪景家塬的巨幅石刻标语錾刻在通江至诚佛尔崖的巨幅石刻标语魏传统晚年书法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