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文启蒙的世说新语,新时代的孩子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样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优质作者榜#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古文启蒙书,《世说新语》是很多人的选择。

但也有人认为它已经不合适孩子们读,理由是古人的东西放到现在已经过时。

为此,我专门找了一本《世说新语》来看,发现孩子们读了仍然会有收获。

大多数人对阮籍的印象是竹林七贤之一,记得他音乐造诣很高。在《世说新语》中,他还非常有个性。对于喜欢的人会喜形于色,对于不喜欢的人则是爱理不理。

然而这种性格在司马家族掌权后就改变了很多。不但不再喜形于色,而且绝口不说人是非。

阮籍的性格改变是因为所处环境的改变。在魏朝,他是官二代。父亲是曹操的文胆之一,他自己也任散骑常侍。所以他可以喜形于色。等司马家族掌权后,他性情大变,绝口不说他人是非。

环境的改变,也促使他不得不变。这点就值得很多孩子乃至大人需要学习。我们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活。

在小学低年级,孩子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到了初中,情商高的孩子已经开始学察言观色;等来到大学,就要学会隐藏起自己的喜好。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世说新语》相当于是魏晋时期的人物传记,读起来就像在看一个个故事。

我看的这本《世说新语》是详解版,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编著。全书厚厚的一本,像一部大大的字典。

书共分为4卷,卷一是正史名士,讲述了曹魏时期的三位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卷二介绍了我们熟悉的竹林七贤;卷三则对西晋中后期的8位名士进行了介绍;卷四则是对东晋名士王敦、王导、王羲之和谢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和原版《世说新语》相比,这本书有些地方不太一样,具体如下:

01.

《世说新语》是一部展示魏晋时代人物的群像集,人物风度通过言行举止展示了出来。所以它的编撰也是按照人物的言行举止分为德行、语言、雅量等36个类别。

如果是白话文,这样的编撰没一点问题。但对于不熟悉古文的普通人来说,就有点眼花缭乱了。

第一个介绍的是东汉名臣陈蕃;第二个就是东汉周乘,看注释才知道是陈蕃的好友;第三个又变成了介休三贤之一的郭林宗……

一个人的故事散列在各处,整体上看一个人就有点费劲。这本详解版不仅把一个人的故事放在一起,有时候还把相关故事也在注释里说明,便于我们理解。

比如阮籍说刘公荣的这段话:

王戎有一天来看阮籍,碰见他和刘公荣在喝酒。阮籍看见王荣,就说自己新得二两美酒,只给他喝。

为什么不给刘公荣喝呢?

他说了两句话:“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

在他说出这番话后,三个人还一直聊天,刘公荣也没有什么生气。

其实这里面有个典故,阮籍所说的这句话是引用刘公荣的。

在这本书的释读部分,董上德老师解释道:刘公荣跟谁都能喝酒,哪怕是三教九流都无所谓,有人说他太不讲究身份,毕竟还是兖州刺史呢。

他回答道: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

这里面所说的“胜公荣者、不如公荣者、是公荣辈者”都指的是社会地位比刘公荣弱或者强的人。一番话体现出刘公荣一视同仁的性格。无论对方社会地位如何,在他眼里都没有分别。

阮籍深知这位朋友的性格,就和他开了个玩笑。

原本这个典故是在《世说新语》的任诞门里记载。但在董老师所编著的版本中,2个故事被放在了一起,我们理解起来也方便。

不然这么多的人物,并且还是古文,有可能我们看着后面就忘记了前面。

02.

对于相同的内容,详解版的解释也更为细致。在介绍每一个人物之前,先概括他的生平、成就和性格,便于我们对人物有个总体的印象。

对阮籍的介绍就是如此。

第一段说了他的生平、祖籍、成就以及家庭背景;第二段介绍他是一个有性格的名士;第三段说明他这样性格的原因;第四段则是作者对他的看法,说他对司马昭的“依”是人生策略,“违”才是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要生存,不得不依附司马政权,即使有看法也不说出来。他的看法虽然没说出来,但写进了《咏怀》里面。

开篇的总体介绍后,才是一篇篇古文故事。每一篇古文除了释义外,还有作者的全文解释。

原版的《世说新语》只有注释和简单译文,如果不熟悉,有的理解起来还需要查其他资料。

董老师的详解版不但开篇有人物的总体概括,释读部分也非常详细,有的还有相关知识的补充。

比如王戎的第6篇,写了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的反应。原书只有简单的译文。

董老师的这本书里,释读部分不但有译文,还解释了“生孝死孝”的来历,以及当时为什么会重视孝道的原因。

虽然司马炎建立了晋朝,但是他的政权是从曹魏手中夺来的,所以他不敢提倡“忠”。但要巩固统治,必须宣扬同一种思想。想来想去,他们就选择了“孝”。当时那些孝道的故事特别引人注目,哪个地方一旦有,就会被司马父子大肆宣扬。

除了这些补充,还有作者的看法。王戎和和峤,虽然都以“孝”闻名于天下,但王戎看起来更加真诚一点。

至亲去世,王戎悲伤到了体力不支的程度,和峤虽然也悲伤,但看起来还特别有精神,所以作者猜测他表演的成分更大。

无论是补充说明,还是作者的观点,都能让初接触古文的人更好地理解原文。

03.

古文的枯燥,不只在于意思难于理解,而且有的地方还用了典故,不熟悉的人看完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董老师的这本详解版,不但有典故说明,还做了拓展介绍,让书读起来更有趣。

比如页,说完王戎道边李的故事之后,作者还讲述了另一本书上的一个相似故事。

故事内容和王戎的判断差不多。主人公是一名佛陀,前生曾经是商人。

一次带着商队做买卖的路上,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实。大家又渴又累,想去摘来吃。

佛陀禁止成员去摘果子,并说这果实肯定有毒。理由是树不难爬,又在村子附近,但是没有人采摘,说明树上的果子不能吃。

故事中嵌套着故事,我们读完还能会心一笑,感叹不同时期的人居然也会做出同样的判断,不知道是谁启发了谁。

三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古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文也越来越长。从小学到初中,古文不但长度从最开始的3-4行变成1-2页,篇数也由1篇变成了数篇。孩子们既然逃不掉学习古文,那就选择一个易于理解的版本,他至少能读进去,书也不至于买了吃灰。如果想要孩子学习古文,董老师的《世说新语》版本可以试一下。

¥30世说新语五年级小学生原版刘义庆文言文白话文版初中生课外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74.9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