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一、注释及翻译宁(nìng)可:怎么可以,岂可。
达:通达、通晓事理。
庾亮所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给他说让他卖掉这匹马。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人买,那会害了它的新主人,难道我可以因为这匹马对自己不利而把灾祸移给别人吗?以前孙叔敖杀两头蛇为后人除害,成为自古以来的美谈,我效仿他,不也算是通晓事理吗?”
二、的卢马的传说一提到的卢马,恐怕大部分人首先会把它和刘备联系起来,脑海中不自觉闪现出刘备“跃马过檀溪”和庞统“殒命落凤坡”两个场景,让我们重温一下的卢马的这两个高光时刻。
据《三国演义》杜撰,刘备讨伐张武,见张武的坐骑雄骏,忍不住脱口称赞。贴身警卫赵子龙心领神会,挺枪策马挑翻战五渣张武,将宝马献给主公。刘备骑着新马班师见刘表,刘表也看上这匹马,刘备只好忍痛割爱。
刘表帐下谋士蒯越精通相马之术,对刘表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张武为此而亡,主公不可乘之。”刘表便不怀好意的将的卢马又还给刘备。
刘备爱马失而复得,本自高兴,这时刘表手下有个叫伊籍的二五仔来跟他套近乎,透漏了的卢马妨主的秘密。谁知刘备是个天命派,对伊籍说:“生死有命,马岂能妨。”
不久,蔡瑁设计要杀刘备,又是“金牌小卧底”伊籍给刘备通风报信,刘备赶紧尿遁,骑着的卢马狂飙,蔡瑁连忙派人追杀。刘备慌不择路,马至檀溪逡巡不前,身后追兵近在咫尺,刘备不禁想起“妨主”之言,喊道:“的卢,的卢,今日妨吾。”
突然,的卢马一跃数丈,跨越檀溪,飞上对岸高岗,令追兵瞠目结舌。多亏了的卢马,刘备逃过一劫,他心想这的卢马分明是救主嘛,哪里妨主了,无稽之谈。于是在后来打西川的时候,见庞统马失前蹄,便与庞统换马而骑。
庞统引军从小路前进,谁知张任在山道中早有埋伏。因为的卢太过亮眼,被人认出是刘备坐骑,张任便嘱咐手下放过前军,只射骑的卢马的“刘备”。庞统此时心中不安,问手下此乃何地,有降兵说是“落凤坡”。
庞统大惊道:“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忙令后军疾退,却已然来不及了,张任军乱箭如飞蝗般射向骑的卢马的庞统,凤雏殒命,的卢马这次不仅妨主,捎带着把自己也给妨了。
在《三国演义》里,的卢马救一主,妨两主,一比二,似乎真的是凶马。不过毕竟是小说家言,在《三国志》裴松之注里引用《世语》的记载,也没有的卢妨主的说法,只是说刘备的确乘的卢跃马檀溪。
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裴松之注《三国志》
那的卢妨主的说法,又是哪里来的呢?据《世说新语》本篇刘孝标的注中所说,在伯乐《相马经》中有记载:“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世,凶马也。”
伯乐《相马经》久已失传,在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有帛书《相马经》并不见上述记载。不过庾亮出生时刘备才去世六十多年,《世说新语》成书时离庾亮去世一百年左右,到刘孝标作注时《世说新语》成书只有几十年而已。
如果刘孝标见过那本伯乐的《相马经》,倘若此书是古本,不是后人伪造,则刘义庆、庾亮、甚至刘备之时,有人见过此书,知道的卢乃妨主凶马,并非不可能。怕只怕这书乃是入晋以后闲得蛋疼之人杜撰,偏偏这种可能性还很大。
在《晋书庾亮传》中,的卢被写作是“的颅”,查“的”字,原写作“旳”,《说文解字》解释为“明”,而日光明亮就是白,那么“的颅”就是白额头的马。那额头是白的,脑袋的其它地方肯定就不是白的了,不然直接叫白马就行了。
至于写成“的卢”还有一种解释是:的是白色,卢是黑色,的卢就是黑白相间的马。反正不管是白额头也好,黑白相间也罢,都是带白色的杂色马,这种马很常见,如果这都妨主,士兵打仗只挑纯色的马骑,应该就战无不胜了。
三、孙叔敖杀两头蛇的传说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据刘孝标注,最早出自西汉贾谊的《新书》,并非如今百度百科里所列的刘向著《新序》。不过内容都差不多,讲少年孙叔敖在路上碰到了条两头蛇,心叫:“哎呀不好!我听说看到两头蛇的人必死,看来今天我命休矣!”
但是小孙叔敖临危不乱,拔出胯下十三米大砍刀,将两头蛇斩为两截——要死也得同归于尽!杀完两头蛇,孙叔敖又挖坑将死蛇埋葬,因为他害怕别人看到两头蛇的尸体也会死掉。如此看来,咱们古代的两头蛇比外国的美杜莎的威力大多了。
干完这些,孙叔敖回家见到妈妈大哭起来。妈妈问:“小宝贝,怎么了,哭得这么痛?”孙叔敖说:“妈妈,烛光里的妈妈,儿子我今天见到两头蛇了,我肯定是要死了,我舍不得您啊,妈呀……”
孙叔敖的妈妈心说:“这都是你姥姥不让你出去乱蹿吓唬你的,你小子还当真了。”但嘴上不能这么说啊,忙问:“两头蛇啊?好稀罕,我也想见见,蛇在哪儿呢?”
孙叔敖连忙摇头道:“不能见,见了就没命了。我就是怕别人再见到它也会死,就把它杀掉埋了。”孙妈妈不禁失落——埋了干啥,多可惜,拎回来炖汤啊。不过内心也为儿子的侠肝义胆高兴,就安慰孙叔敖道:“好孩子,你这是积阴德,一定会有阳报,放心吧,老天爷不会让你死的。”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这篇古文在中学的语文考试时经常会碰到,那么文章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单选题)
A、孙叔敖残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孙叔敖积德行善,所以后来能做大官。
C、孙叔敖有仁义之心,明知自己会死,却不忘为民除害。
D、孙叔敖杀蛇以后挖坑埋蛇,没有使用挖掘机,应该是用大砍刀作业。
四、庾亮与的卢马咱们的《世说新语》写到这一篇,是第三十一篇,虽然前面行文中多有提及,但庾亮出现在正文中,本篇是第一次。因为是庾亮的第一次登场,所以我们还是隆重点,对庾亮做个简单的介绍,因为这货以后出场的频率非常高,属于《世说新语》的主演之一。
庾亮,字元规,出身颍川庾氏。这个家族的显著特征就是长得好看,据网络信息,哈林庾澄庆就是出自这一支。想当年,庾亮的先祖庾乘本来只是县衙的门卒,太学生领袖郭林宗看他长得帅,谈吐好,就推荐他进太学做佣工。
庾乘在太学偷师学艺,居然能讲经论道,比班科出身的学生更优秀。朝廷听说他自学成材,屡次征召,但都被他拒绝了,庾乘因此名扬天下,他的子辈却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庾氏的仕途之门。
到了庾亮的父亲庾琛,做的是司马睿的军谘(原为“师”,避司马师讳改)祭酒,官位并不是很显赫,但是他基因好,生了五个小伙子个个是帅哥。司马睿及太子司马绍都喜欢庾亮的俊美形象和风度谈吐,一打听庾亮还有个小妹叫庾文君,一见之下果然是个美人胚子,便配给司马绍做了太子妃。
后来司马绍即位,也就是晋明帝,庾亮便成了皇帝的大舅哥。没几年晋明帝病危,因为自己儿子尚幼,便下诏让庾文君临朝听政,让王导、庾亮等人辅政。当时王导已是暮年,自称“愦愦”(见前文父与子:一代名相王导的父子情深),而庾亮作为外戚,他的皇后妹妹又有最终决策权,因此一时之间庾氏权势熏天。
相较于庾亮英俊的外表,不俗的谈玄能力来说,其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都是一塌糊涂,是个名副其实的绣花枕头。他当权的那段时间,要消灭东晋朝内潜在的政治及军事威胁,急于求成,且不听人劝,不自量力。
他杀司马氏宗亲,已经不得人心,又一意孤行的对军阀势力下手,最终逼反了大军头苏峻、祖约。等叛军兵临城下,这货带头逃跑,连皇后妹妹和皇帝外甥都不顾,自己的儿子也因此殒命。
等到战乱平息,皇后妹妹庾文君已经忧虑而死(也有说是自杀),而庾亮又堂而皇之的回朝廷上班,并且在陶侃死后接任荆州掌门,进号征西将军,控制了东晋的长江上游。咸康五年,后赵皇帝石勒病死,庾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到,便组织人马准备收复中原。
当时东晋动荡日久,兵疲民穷,物资匮乏,庾亮又大规模起用自己的弟弟们充任要职,朝廷上下因此对北伐态度很不统一,庾亮也是犹豫不决。这时后赵石虎通过残酷的杀戮,夺取皇位,本身也要通过外战立威。这时一看我没找你事呢,你居然打起我的主意来了,便派手下大军攻打邾城。
面对数倍于己的后赵大军,邾城守将毛宝赶紧向庾亮求援,庾亮却瞻前顾后,没有及时派出援兵,致使邾城陷落,守城官兵死伤殆尽,平叛名将毛宝溺水而亡。消息传回,庾亮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于翌年正月初一去世。
简单介绍完庾亮,我们结合本篇故事来描绘一下他的轮廓。首先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风度气质和英俊长相,以及不俗的谈玄水平。此外他还是个合格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总之,艺术家或者学者应该更符合他的气质。
庾亮《书箱帖》摹本但就怕大厨学兵法,庾亮这个艺术家阴差阳错的成了手握大权的政治人物,其偏执和感性往往促使他做出错误的决策,一系列动乱和败绩都因他而起。不过他只是好名而已,想干点成绩以邀名,奈何自己智小而谋大,才高而识寡。
至于个人操守方面,本篇中有人(《晋书》中说是殷浩)给他讲他的马是的卢,骑了会要他的命,还是赶紧卖了止损吧,庾亮说别人买了岂不是要被克死,我不能损人利己,我要学孙叔敖杀两头蛇那样的仁义之举。
因为这个故事深入人心,有了先入为主之效,后人往往认为他德行高尚,个人品行方面没啥指责的。其实,他把自己跟孙叔敖比,也是为了邀名,给自己戴高帽。比肩孙叔敖,他配吗?
从庾亮滥杀司马家宗室,我看到的是他的跋扈无礼;从他抛下皇帝与家人,自己一个人逃命上,我看到的是他的无情无义;从他不计后果逼反苏峻,造成众多百姓惨死,我看到了他的愚昧残忍;从他擅杀救命恩人陶侃的儿子陶称泄愤,我看到了他的寡恩薄情。
一匹的卢马,对于庾亮来说,家里宝马良驹多了去了,的卢马不能骑,不骑就是了,换一匹法拉利骑就行了。卖了去害别人,这事偷偷干可以,别人说出来了,自然是不能照着做了,毕竟庾亮的名声重要。
五、解释不清了
如果,的卢马真能克主,你庾亮不是要收拾苏峻吗?为何搞得那么复杂,还把苏峻逼反了。你把的卢马赏给苏峻,依苏峻那帮大老粗的水平,估计只会当这是匹宝马而不知是的卢,等苏峻骑着的卢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脑溢血死了,岂不妙哉,庾亮真笨。
据《晋书》记载,温峤与赵胤率步兵万人,从白石南下,进逼苏峻。苏峻率军迎击,其子苏硕、苏孝带领数十名骑兵突入赵胤军,破之。苏峻见赵胤败走,豪气干云,灌了一顿酒,便有意与年轻人争锋,只带数骑突入敌阵。
奈何苏峻胯下是宝马良驹,他当时一骑当先冲在最前面,手下人追之不及。赵胤军中牙门彭世、李千认得苏峻,连忙招呼人用长矛向苏峻投掷,苏峻酒意上涌,恍惚间被刺中落马,落得个分尸的下场。咦,这么看来,苏峻的马妨主啊,不知道叫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