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要诀识人断人用人良方老子真言

北京痤疮主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6/9365358.html

冰鉴要诀!识人断人用人良方!老子真言!

识人、断人、用人是历来统治者,有事业者,也是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

哪怕是普通人,不能识人、断人也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所以识人和断人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能力的一部分,是做人的基本功之一。

而识人、断人、用人是有基本方法的,尤其是对于有实际用人需求的官员和组织者来说,这个能力尤其珍贵和重要。

大而言之,各种推荐制、举荐制,甚至科举制度和各种考试、比赛都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是具体到官员个人和帝王将相需要的人才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很多圣贤人物都总结了自己的识人、断人、用人方法,也几乎是各有各的用人之道。

汉末三国时期正是统治者用人的最紧急时期,曹魏的重臣邯郸人刘劭先生就专门写了一部专著《人物志》,资助统治者识人、断人和用人,影响巨大。

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理学家,长沙人曾国藩先生的《冰鉴》更是闻名于世,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但是要说到识人、断人、用人的大道,或者说核心要诀还是得说老子的真言,我们至今仍然是有很多这方面的成语或俗语是来自老子的教诲,只是能系统掌握老子的冰鉴要诀的却是寥寥无几。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中比较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识人、断人和用人的基本方法。我们且看原文:

企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企者不立,踮起脚跟的人是站不稳的!这个当然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因为这种姿势本身就不可能站稳,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见到这种现象,一个踮着脚尖怎么可能站稳呢?他一定坚持不了多久,便会东摇西晃地重新站立在地面上。

这句话有的版本写作炊者不立,就是那些爱吹牛的人,说话跟实际相差太远的人不可信,做不成事。这个其实也可以说是常识了,爱吹牛的人,张口即来,连想都没有认真想就答应的事,怎么可能做好呢?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喜欢山盟海誓发誓言的人基本上是不可信的,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在这方面是有过许多深刻而惨痛的历史教训的。刘备就曾告诫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是诸葛亮最终还是一时疏忽,轻信了他,结果造成失街亭的惨痛教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自视者不章,就是太看重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是让人看不起的,反而不能彰显自己。这一点在第二十二章中我们就明确分析过,只不过那里是从正面分析,这里是其反面而已。

自见者不明,喜欢自我表现的人,反而让人感觉轻浮、浅薄,是不明智的。这一点跟自视者不章基本是同意的,只不过自视是从内来看,自见是向外而已。这就像是年轻的孩子一样,喜欢穿奇装异服来彰显自己,表现自己,结果让人感觉到的只是幼稚和无知。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内在的东西越是匮乏,越是需要外在的东西来掩饰!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天真、幼稚、浅薄、无知是跟年龄关系不大的,只跟修养有关。

自伐者无功,喜欢自我夸耀,居功自傲的人反倒是得不到功劳的,功成身退才是天道!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第二十二章中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了。

自矜者不长。自我矜持,爱端架子的人做不好领导,甚至是做不了领导。太把自己当根葱的领导往往会脱离群众,远离下属,最终成为光标司令,结局大多好不了。

以上这些内容,既可以说是人生哲学,也是我们考察和审视一个人素养的一般方法。看起来不难,但是没有足够的阅历,没有一定修养的人却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

对于这些表现,老子是十分鄙视的,对它们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或定位: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也就是说这些表现对于大道,对于有修养的人来说,就是多余的食物和累赘的行为。属于严重的画蛇添足,却是我们鉴定一个人品行的良方和钥匙。

所以老子最后总结说,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这些东西都是让人讨厌的东西,所以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有理想和抱负的人绝不会做出这种行为的!

本文由睿达品经典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