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中——南怀瑾国学舌耕谈
《人物志》读书笔记衔珠八
今天接着聊《人物志》关于孔子的精彩文字
原文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
中庸这两个字是“中用”,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中都能调整适应,帮助自己和大家,做了好事别人还不会知道,也不希望别人知道。就像一双好鞋子,不大不小,把脚保护好,每天都要磨炼,走遍千山万水,无怨无悔,让我们步履如飞。
中庸是古人给个人修养和人生目标定义的最高境界。
自立利他,不居功自傲,不卑不亢。
“中庸”,如果以前就写成“中用”,可能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了,待人出事客观,公正,不偏不倚,遇到这种贵人和朋友,谁会不高兴,傻了?
庸,是指一种常态,恒定的状态,多牛啊,平淡里见神奇。把每一件小事学好,做好就是庸的体现。
太阳每天升起落下不停照耀,管你喜欢不喜欢,都一样照常工作,庸不庸?
庸这个笔名就是一种谦虚。
这个字哪里不好?名人抢着用。
在那个时候,刘劭就说,懂得中庸境界的人实在是稀少了。
德行的道义之门打不开。
志气的材智之根难扎深。
那么人才从哪里来呢?
这里讲的人才,都是国家,民族,社会,企业需要的大才。
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中的文字基本都是相通的——
扶正祛邪,用正念,正信来指导个人用心实践。
明天接着讲孔子爷爷。
恭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