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无才无能”为何能当皇帝?看到这三点,真正的帝王智慧
对于刘邦,想必没有人会不熟悉,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流氓,在泗水亭当了一年的亭主后,整天游手好闲,到处游荡。刘邦的老爹对他动辄就是一顿毒打,对刘邦是恨铁不成钢,让刘太公很是苦闷。但就是这么一个无名小卒,在不久的将来,就成了大汉帝国的皇帝,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也许是时代造就了一个英雄,刘邦可以说是“混日子度半生,一朝顿悟成帝王”,在大秦末年,民不聊生,刘邦就是其中的翘楚。按照常理来说,刘邦“无才无能”,他在这场造反中没有什么好主意。他有张良的谋略,有韩信的谋略,这么一个人,怎么可能成为皇上?
刘邦征战沙场,往往不是项羽的对手,他的参谋大都依靠身边的人来出主意,刘邦也时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或许许多人不知道,刘邦之所以成为一国之君,就是因为他的聪明。三国时代,魏国学者刘劭写了一部名为《人物志》的著作,其中就有关于人材的记载,由此可以说明刘邦为何会成为帝王。
刘劭将才子划分成“特殊人才”与“普通人才”,文人武将被称作“偏才”,国君则被称作“通才”,一个人可以将所有人的智力集中起来,再加以利用,这就是一位帝王的睿智。刘邦之所以成为一国之君,正是这三方面都做的很好,会听、会用、会赏罚,而项羽却不行,被范增三番五次的说服,最终功亏一篑。
刘邦的用兵能力很强,他很会听取他人的建议,将自己的能力运用到了实战中,故而屡试不爽,奖惩制度也更加的清晰,更是让人信服。刘邦最擅长的就是听,有人愿意说,有人不愿意说,他就用“为之奈何”引导别人说出来。
现在想来,所有人都明白了,刘邦之所以“无才无能”还能当上皇上,就是靠着这三个原因,那就是真正的君临天下。项羽的兵法虽好,但却缺少这种谋略,最终被刘邦击败,未能登基。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