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下己任——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在浙博武林馆举办。展品选自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及浙江省内30余家文博机构的多件(组)珍藏,突出浙江宋代考古新发现和市县馆藏宋代精品。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作为中国古代士人与官僚的统称,“士大夫”阶层发端于东周,形成于汉唐,成熟于宋明时期。随着崇尚文治的执政理念、科举任官的制度构架的成熟,宋代士大夫政治形态趋于完备,士大夫阶层走上历史前台。身兼文化、政治双重主体身份的士大夫,成为宋代的政治精英和社会中坚,他们怀抱理想,治国理民,著书立说,言传身教,“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国王钱俶纳土归宋,两浙之地延续了江南经济社会的繁荣富庶,为南宋定都杭州奠定了坚实基础。吴越国地方政权兼顾儒释道,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发展海外贸易,治国方略为宋代士大夫传承和发扬光大,钱氏吴越文化实为宋韵文化的源头和先声。
这次展览从“崇礼尊教”“义利并重”“经世行道”“雅意修身”“光耀古今”五个单元,讲述宋代士大夫的从政理念和风雅意境,展现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弘扬底蕴深厚的宋韵思想、文化和艺术。
崇礼尊教
以礼乐文明教化世人
宋朝建立之初,便推崇以古礼治国,仁宗之后更是期望“复古为三代”,通过制礼作乐,重构社会秩序,并在大力弘扬、复兴儒学的同时,加大对佛教道教的扶持。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备和各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宋代士人群体的数量快速增长,并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成为宋代社会的政治主体和文化主体,促进了以新儒学为中心的文化繁荣。在儒家学者中,倡导儒佛道三教融会贯通的士人比比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常常以儒者身份出入佛道之间。
“崇礼尊教”单元由“追迹三代之礼”“崇尚斯文,垂世教人”“释、道二门,有助世教”等三部分组成,展示宋代士大夫以礼乐文明教化世人,重建人伦纲常和社会伦理秩序,并在当时恢复礼制、重整伦常和复兴儒学的环境中,致力于构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核心、援佛道入儒的新儒学,并展示儒释道三教同设并行对宋代士大夫人格特征以及处世心态和行为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
宋大晟应钟临海市博物馆藏
南宋晚期到元代铜贯耳壶
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南宋州学爵武义县博物馆藏
义利并重
士商关系相互融通和渗透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随着宋代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坊市合一的出现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各种带有商品化色彩的服务业、消费业和娱乐业的发展,士林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从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中,衍生出对世俗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