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说史没错尉氏此人曾任清代大上海

今日大上海,国际大都市。然而,在明末清初,它却是松江府所属三县(华亭、上海、青浦)之一。上海县清代首任知县张昌祚,来自中州尉氏。

张昌祚,字甫晋,尉氏县人。清顺治《尉氏县志》卷三《人物志·近代儒流》记载张昌祚为崇祯十五年(年)贡士,但任职不详。[1]后经考证,此人曾在清初松江府上海县担任首任知县。说起张昌祚,一般人都没有印象,而他的老师就是中州名士阮汉闻。

顺治、道光《尉氏县志》

阮汉闻(--),字太冲,国子监监生,明朝末年尉氏县人,他本是浙江会稽人,万历二十八年(年),阮汉闻以尉为阮氏祖居,徙居尉氏县在坊保,始为尉氏县人。[2]他与张民表(字林宗)、秦镐(字周京)并称“中州三先生”,与张体震、阎调羹(字汝用)、秦镐、张民表、王惟俭(字损仲)并称“中原六子”。[3]

阮汉闻在尉氏潜心著述,以聚徒授业为生。他“博览坟素,笃志古业”,四方之士慕名而至,户屦恒满。[4]此时尉氏县的张昌祚便受学于阮汉闻门下。周亮工《阮太冲集敘》:“太冲返尉氏,门人张昌祚甫晋实左右之,太冲为文一脱稿,甫晋即为缮录梓之。”[5]

周亮工《阮太冲集敘》

崇祯年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在河南西部活动时,“太冲料寇形势,川谷扼塞,图其略,上之当事,刈寇以千计。”[6]可见起义军因阮汉闻的谋划和策略导致了一定的损失,以至于“下令必生致之”。崇祯十四年(年)十二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打尉氏,阮汉闻此时虽卧病在床,仍“犹据床划地为守御方略”。十九日,起义军攻破尉氏县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张昌祚等弟子强行抬着阮汉闻撤离,但最终被起义军擒获,大骂,不食而死,时年79岁。[7]阮汉闻谊高品俊,学问该博,胸怀韬略,守城保民,临危不惧,宁死不屈,丹心碧血,浩气长存。

张昌祚于崇祯十五年(年)考取贡士。由于时局动荡,张昌祚避寇南下,中途遇盗匪,张昌祚独抱着恩师阮汉闻的作品集哭泣,盗感其诚,放张昌祚南逃,《阮汉闻集》赖以保存。

张昌祚避难江南,投奔老师阮汉闻的好友周亮工。[8]周亮工(--),字元亮,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人,明崇祯十三年(年)进士。次年曾任山东潍县知县,崇祯十七年(年),迁浙江道监察御史。李自成破京师,投缳自杀,为家人所救。南明弘光元年(年),周亮工在秣陵(今属南京市)将张昌祚珍藏的《阮太冲集》刊刻印行,该书目前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册,卷首题:“尉氏阮汉闻著,浚仪周亮工校,同邑张昌祚仝订。”海内外孤本,弥足珍贵。[9]

北京师范大学藏《阮太冲集》

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克京口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弘光元年五月十五日,周亮工等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廷,改弘光元年为顺治二年(年)。[10]周亮工以御史职为清军招抚两淮,后改任两淮盐运使。

乾隆《华亭县志》

《松江府续志》

张昌祚也在顺治二年任华亭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区)县丞。[11]清嘉庆刻本《上海县志》卷八《历官表》记载:“署令,例不书。然检县册,若陈以恪褚菊书张世友皆署事,旧志何以书?考顺治二年八月,县始入版图,即以张昌祚署。”顺治二年八月,上海县才归入清廷版图,张昌祚又被任命为上海县(今属上海市闵行区)知县。[12]张昌祚上任时的穿戴还是“宛然纱帽圆领”,直到十二月才换成清朝服装。[13]顺治五年,张昌祚任直隶河间府阜城县(今属河北省衡水市管辖)知县。他修置驿站,修葺城池,修建公署,补修县志,练兵保民。当时,河东土寇横行,烧杀劫掠,慑于张昌祚的威势,盗寇唯独不敢进入阜城。[14]

嘉庆《上海县志》

同治《上海县志》

明清易代,时局动荡,尉氏籍名人事迹记载多语焉不详,兹录阮汉闻、张昌祚师徒轶事可书者,以补史志之不足。

注释:

[1]张昌祚拔贡时间,顺治《尉氏县志》卷三定为崇祯十五年,但道光《尉氏县志》卷八《选举表》记载张昌祚为崇祯十七年贡士,今从顺治《县志》记载。

[2]道光《尉氏县志》卷十一《人物志·义烈》记载:“阮汉闻,字太冲,国子监生。本浙人,久居京师,与西亭王孙(即朱睦)交好,遂流寓于汴。以尉为阮氏祖居,万历庚子(万历二十八年,年)徙居尉之在坊保,始为尉人”。清周亮工《藏弆集》卷八收录尉氏籍阮氏名人阮汉闻的一篇书信《与歙医洪参岐》,原注:“太冲,河南尉氏籍,会稽人。”(《藏弆集》(《尺牍新钞二集》),周亮工编纂,张静庐校点,中华民国卄五年(年)贝叶山房印行,第页。)

[3]周亮工《书影》记载:“林宗先生与汝南秦京、尉氏阮太冲,世所称中州三先生也。”(《书影》,清周亮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4]《列朝诗集》丁集卷十六,清钱谦益辑,上海三联书店年版,第页。

[5]《阮太冲集敘》记周亮工为阮汉闻印行诗文事:“西亭(即朱睦)没,太冲返尉氏,门人张昌祚甫晋实左右之,太冲为文一脱稿,甫晋即为缮录梓之。甫晋避寇南下,盗启箧,甫晋独抱此集泣,卒幸无恙。乙酉,予在秣陵,索而梓之。”(周亮工《赖古堂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6]周亮工《赖古堂集》卷十三《阮太冲集敘》,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又见孙奇逢《中州人物考》卷七《隐逸·阮太学汉闻》、《畿辅人物考》卷八《补遗·阮文学汉闻》;《孙奇逢集》,张显清主编,中册,中州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7]道光《尉氏县志》卷一《星野志·祥异》记载:“(崇祯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闯贼破县城,杀掳焚毁殆尽。”阮汉闻传记资料详见顺治《尉氏县志》卷四《艺文志·由东子传》。

[8]周亮工与阮汉闻亦师亦友,阮汉闻与周亮工的老师张民表是故交好友。《书影》记载:“太冲因皦生光之变,移家尉氏。时时过会城,宿林宗先生长栏中。予时读书其地,见两公雄谈竟夕,如少壮时。”又记载,己卯(崇祯十二年,年)冬,周亮工“过尉氏,阮太冲先生与予谈《易》”。《书影》,清周亮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9]阮汉闻著作,清代被列为禁毁书,存世较少。《纂修四库全书档案》载:“《阮太冲集》一部,《更台集》一部,语多荒诞,不应存留”。“谨同前项各书暨王铎书板八百九十二块、阮太冲书板九十八块,委员解送军机处,分别进呈销毁”。《清代禁毁书目》记:“查《阮太冲集》《更台集》,俱系明阮汉闻撰。诗文内俱有悖犯之语,应请销毁。”又,“查《诘戎践墨》,系明阮汉闻撰,乃作谈兵之书,杂引经史,而加以论断,大抵之上空谈,中间字句甚多悖谬处,应请销毁。”由此可见,阮汉闻著作能够保存下来,殊为不易。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册《阮太冲集》,明·阮汉闻著,南明弘光元年乙酉周亮工遥连堂南京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有《尉缭子》一卷,明·阮汉闻标释,尉氏知县及朴明天启三年()刻本;《阮嗣宗集》四卷,魏·阮籍撰,明·阮汉闻编,及朴明天启三年()刻本。

[10]《清史稿·多铎传》:“(顺治二年)五月……师再进,明忻城伯赵之龙等率文武将吏,籍马步兵二十三万有奇,使迎师。多铎至南京,承制受其降,抚辑遗民。……多铎承制改南京为江南省,疏请授江宁、安庆巡抚以下官。”(《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八《豫通亲王多铎》,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年版。)《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五月)十五日,我军至南京,忻城伯赵之龙率文武百官迎降。”(《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十六,顺治二年五月己酉条,中华书局年版。)

[11]《华亭县志》卷八《职官》,乾隆辛亥(乾隆五十六年,年)仪松堂刻本。

[12]清同治刻本《上海县志》卷十三《国朝县属各官表》:“顺治二年,知县,张昌祚。顺治二年八月,县治始入版图,即以张署。”

[13]清姚廷遴《历年记》卷上记载:“弘光元年,岁次乙酉,余十八岁。……即称顺治二年。有华亭县县丞张昌祚来署印掌县事,初到宛然纱帽员领,至十二月方换清服。”(《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5、62页。)

[14]雍正十三年(年)刻本《阜城县志》卷十六《仕籍·职官、宦迹》记载:“知县,国朝,张昌祚,尉氏人。恩贡。顺治五年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八十四《河间府城池考》记载:“阜城县城池,土城,周回五里。……皇清顺治乙酉,知县萧应聘。戊子(顺治五年,年),知县张昌祚葺治。”

来源:尉氏县志公号

作者:马现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