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就快到来,朋友们是不是已经憧憬空调wifi西瓜的惬意生活了呢?
出门就像烤火炉,回家就像蒸桑拿的炎热夏天,降温神器和冰镇饮料水果都是必不可少的“续命”物品,但在夏天同样炎热的古代,那时候的人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降温的呢?
其实早在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我国就出现了既可以降温又可以冰冻食物的冰箱,叫做“冰鉴”。但冰鉴非常珍贵,《周礼·天官·凌人》曾记载:祭祀的时候也要呈上冰鉴,说明冰鉴并不是谁都能用的。《上新了故宫》有一期,王丽坤勿入了乾隆用来储存冰块的冰窖,不禁打了个寒颤,还惊叹冰窖的宽阔。
古代由于冰块稀缺,事先要挖个储存冰块的冰窖,等夏天再拿出来用,皇宫中公主王子那么多,需求相当大,还是给皇家人用,自然不能粗糙和不干不净,每年这个冰窖还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质地纯净的冰块。
做工精美功能齐全的消暑良品冰鉴,只有地位显赫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和机会享用。在民间,人们没有那么多青铜,也没有建设大型冰窖的实力,在冬天有冰的时候,便挖一个小的储存洞。夏天再用木箱做一个外形相似的冰鉴,外面裹一层棉被,从而可以简单的降温。
那么冰鉴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人们通过文献,先知道有冰鉴这个东西,就等出土具体的文物证实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考古学家发现并挖掘了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
墓中就有这么一件青铜器,它全身由黄铜打造,两端有吊环便于搬运,且铜身有小孔。内部构造又和记载的冰鉴相似,考古学家就猜测这就是冰鉴。那它又是怎么工作的呢?
到了夏天,要将冰块放入冰鉴之中,蒸发出来的冷烟通过小孔散发出来,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若想吃一些冷冻的食品,再将一些饮料、水果等食物摆在冰块里面就行了,冰镇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的冰鉴有很多的不足,比如不能长久的降温,降温范围不大,冰镇的食物必须要在冰块化完之前吃掉才有效果,不能像现在随时随地想吃就吃。
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在中国古代又没有电的情况下,能制造出这么一件奇技淫巧的冰鉴,古人的聪慧真是让人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