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发明了一个冰鉴,此物乃既可消暑又可保存食品的冰果神器,六宫都开始纷纷效仿制作冰鉴,为此来度过炎热酷暑。
魏璎珞为了给皇上一个小小的惩治,在冰鉴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很讨乾隆皇上的欢心。乾隆在看书或批阅奏折时一边吃水果一边饮几口热茶,使得乾隆腹泻。
魏璎珞发明的这个“冰鉴”,实际上类似于我们现代的“冰箱”。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为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
冰鉴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但冰在炎热的夏季比较弥足珍贵。因此会在冬天把冰放在冰窖以便夏季使用。
冰鉴,在周代时就出现了,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祭祀供冰鉴”。这就是早期的冰鉴记载。在周代用青铜铸成大型容器,里外分为两层,外层放冰块,内层让其空置,然后把盖儿打开,丝丝冷气自然会从冰鉴里冒出,就像空调一样。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
明朝时,北京城的皇公贵族已把冰箱做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温的箱子,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有铜环,铜环的用途就是便于搬运。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板上镂雕钱形孔。
在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制作比较精美。
冰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发明创造,在夏季不至于食物腐坏,还能吃到冰镇的水果和食物。中国人是不是很聪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