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王羲之老丈人的两面性格

郗鉴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女婿是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他本人也是一名书法家,代表作有《灾祸帖》《上疏逊位》《周札加赠议》。郗鉴这个人很有特点。有个叫卞壸的人这样评价他:“郗公身上有三种矛盾现象:侍奉君主很正直,却喜欢下属奉承自己;很注意加强清廉节操方面的修养,却非常喜欢计较财物得失;自己喜欢读书,却讨厌别人做学问。”郗鉴就任司空后,对人说过这样的话:“我平生志向不高,碰上世事纷乱,便升上三公之位。想到朱博徒有空名,内心实在有愧。”可见他虽处高位,却始终保持谦虚低调的高贵品格。郗鉴的儒雅也很是著名。晋明帝曾问周顗:“你自己认为你和郗鉴相比,谁更强些?”周顗说:“郗鉴和臣相比,似乎更有功力。”明帝又问郗鉴,郗鉴说:“周顗和臣相比,有国士家风。”为何郗鉴品德如此高尚,人格又相互矛盾?或许,从他的几个经历我们可以窥见一二:1、他从小孤贫,却没有放弃学习,即使耕作时仍然不断吟咏文章。他的儒雅后来很有名气。遵儒术使他为人处事正直。2、郗鉴早期在赵王司马伦手下当差,但察觉到赵王有夺权篡位之心后就称病辞官。司马伦篡位称帝,党众都升任大官,但郗鉴则闭门自守,不与他们接触。后来被东海王司马越举为贤良,但郗鉴都不接受。3、陈午兵败后,郗鉴回到家乡。当时天子流亡在外,中原无主,又逢大饥荒之年,为免得民众死于乱中,他带领一千多户农家到鲁地的峄山中避难。永嘉丧乱期间,他避居到乡下,生活很穷困,甚至要挨饿。州中人士平素感于郗鉴恩义的,都来接济资助于他。郗鉴将所得到的馈赠,分别送给亲族和乡里孤贫老弱,靠他的接济得以幸存的人很多。其中还有一段著名的“郗鉴吐哺”故事流传:当时乡里人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时常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两个小孩一起去吃饭。乡里人叹道:“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吃饭时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后来两个孩子全都存活了下来了。从上述,猜想:1、世人都喜欢正直之人,但为人过于正直就容易招惹到小人,估计郗鉴在这方面吃了不少苦头(第2点或有印证),否则何以讨厌别人做学问?2、郗鉴是一个为民的好官,当然加强清廉节操方面的修养。加上他人小孤贫的经历,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而计较财物得失。3、郗鉴是个有学问的人,遵儒思想使他认真的侍奉君主。郗鉴又是一个深入民众的官员,很接地气,没有过多的避讳底下的奉承自己。对于郗鉴“三反现象”,你又是怎么看的,欢迎下方留言。小故事能见大智慧,大人物也有小情结。希望“多知事”能带给大家一些生活启发,喜欢的朋友,请记得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