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古典诗文的辨体与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年11月12日、13日,由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六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古典诗文的辨体与修辞专题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分为六个主题,来自十九所院校的二十九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论坛设双评议制度,每篇文章均由两名学者分别作书面评议和会上口头评议。

论坛海报第一场的主题是“明别集研究”,由兰州大学文学院魏宏远教授主持,三位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晔的《〈盛明百家诗〉与明别集的早期佚本及形态》,通过对俞宪编《盛明百家诗》出版模式的考述,以及对其与作家别集各版本的编次校勘、文本校勘,来考察嘉、隆间明集流通之地理空间特点,力图丰富学界对明人别集编刻流通的早期情况的认识,形成对明代集部文献及相关文学史的精细化认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师海军的《碑刻中的士风与文学:李东阳集失收碑志文发微》从李东阳政治生涯、文学活动、时舆品评等角度切入,分析其集中部分失收碑志文被删削的原因,以此透视明代中期社会士风与文学的生态及走向。西北大学文学院周喜存的《略论县志对明清别集普查的意义》一文提出县志中的“人物志”“艺文志”“金石志”“诗征”“文征”等包含了大量明清作家作品的信息,以“县”为单位,按“人”索“集”,进行竭泽而渔式的考察和寻绎,是一条摸清明清别集家底的可行通路。

明朝俞宪编写的《盛明百家诗》第二场的主题是“易代与异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马昕主持,三位学者作主题发言。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的《明清易代中的出版接力:紫柏大师著述的集结流传——兼论晚年钱谦益的护法与体认》,以紫柏大师著述集结与流变过程为对象,细致爬梳紫柏大师著述早期集结、入藏流传及清初钱谦益等再次集结的过程,探讨晚明入清江南知识精英护持佛教、流传法宝的因缘与经历。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侯荣川的《明代诗话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介绍了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本明代诗话七种、和刻本明人诗话十余种,并以荻生徂徕、近藤元粹等日本文学个案,讨论汉诗学文献传入日本并产生影响的问题。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的许建业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江户时代〈唐诗选〉之注解本》,以日本江户时代《唐诗选》注解本为对象,梳理了当时日本汉学家对于晚明唐汝询“诗实可解”议题生发出的“诗之可解”“不求深解”“不可不解”“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等不同回应,展现出江户时代注解汉籍理念的争持。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紫柏大师像第三场的主题是“心体与文体”,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学副院长、副教授刘尊举主持,三位学者作主题发言。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洋的《王阳明文学思想与心学之关联方式再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