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文
面向太阳
读史之要贵在看事观人,人在事中,事中有人。事有出因,事有发展,事有走向,事有结局。人有谋事,人有成事,人有败事。事随人变,人因事成。读史当重人与事的要素。
怎样看一个人就是标准必须先有,否则定会人云亦云。君有君道,臣有臣道。父有父道,子有子规。评价标准是必须有的。否则必乱套。
同一篇文章,历史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军事家,不同人自有不同的看法和收获。怎么看?从哪个角度看?用什么标准来看太重要啦!读史何用?以古鉴今,古为今用。
左光斗有思想,有胆识。难得的明臣,这样人要重用。
熊廷弼此人有勇有才能,但不够圆滑,不懂示弱,官场难以久处。光斗评廷弼曰:“才优量非宏”妙!。没缺点就是圣人了,古有几人?
于谦能臣,但没政治头脑,抚成王上位,不该接先皇回来,一山怎能两虎。
项羽是一个人在战,刘邦是众人在斗,项羽用武力,刘邦用怀柔,项羽失民心,刘邦得民心。项羽功绩自己占有,刘邦分功于众人。项羽持强,刘邦示弱。项羽到处征战疲于奔命打下江山给了刘邦。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提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他在暗示后人什么?文章中说行善之人有好的下场吗?是说自己吧。
管晏列传作者多管鲍之交。宴子对越石父,车夫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今重读史记列传,评价人的标准是什么?1.品行(正,邪,孝,忠)2.才能(完成事情的能力,有智谋,勇敢,胆量)3.志向(远大的理想,行动计划)4.气量(群众关系,社会人脉)
司马镶沮杀庄假就是建立自己管理军队的威信,就是立威。管理一个团队没有制度不行。无威不立,无信不行,所以管理众人需要威信。
吴起才能优于肚量,在鲁国、魏国、楚国为何都是这样的下场?性格的原因?太史公讲到言与行的问题,就是明白了是不是能这样做很关键。人分三类,不知道怎么去做,知道怎么去做而不做,按知道的去做。吴起在楚国知道为政以德但是刻薄少恩,行寡德之政,败必然。
刘邵《人物志》论人,识人,用人。
孔子识人方法,察其所安,观其所由。
刘邵论识人1.不能只凭众人评价2.不能只凭个人好恶3.不要全盘肯与否4.要用发展眼光5.认识同类人之间复杂6.注意环境7.要有自已主张,不主观,不肓从。
使用人材方面要人尽其材,人尽其用,用尽所长。威慑刚猛适合讨伐判乱不适合治理善良。
曹操唯才是举,刘邦用陈平如此。
伍子胥舍小义雪大耻,为报父仇让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怎么看?
商央变法使秦国富强,但是商鞅损害贵族们的利益。自古变法者都是富了国家损失了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功成身退,张良。
太史公说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言。意思是对上不敬,对友不信,对下不听。所以败必然。对上要尊敬,对朋友要诚信,对下面人的意见要吸收,这样才能有好的人脉。
苏秦明天下形势才能联合六国以抗秦。他说出了人情世故。游困,复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读书贵在应用,死读书即为书呆子。
苏秦贵归,嫂前倨后恭。秦叹曰,富贵则亲戚惧之,贫贱则轻易之。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司马迁叹曰,镶候及其贵,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扰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白起、王剪秦之名将。司马迁评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认为白起太牛不给秦王面子,过于看重自已,下懂臣道。王剪在当时情况下秦王必要用他,所以提何条件秦王都能满足,做人必须知道自已的位置。
孟子荀卿列传司马迁又不写评论,怪哉!
??伯夷列传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司马迁怀疑这个说法,提出岁寒而知松柏之后雕也。
管晏列传说到朋友之间关系和仆人借主人装门面充大,司马迁所耻。
老子韩非列传中太史公借老子之口谈到做人,与向帝王进谏的不易和方法。
司马穰苴列传告诉我们管理团队要立威,威要靠制度来立。
孙子吴起列传中吴起知行沒有合一,最后还是身死他乡。吴起带兵打杖可以,但是让小人抓住缺点。
伍子胥舍小义雪大耻,但为已私仇兴兵害百姓怎样评价这件事?伍子胥被老乡伯否给出卖了。
仲尼列传沒什么可说。
商君列传中商君变法伤害贵族利益,最后身败。古之变法者国富身败居多,难道守旧就对吗?
苏秦列传说出了世态言凉,人情冷暖。读书有用,但要用心揣摩不读死书。
张议列传无读
樗里子甘茂列传
穰候列传,魏冉为秦立下大功。其几次起落书中记录不祥,说明起落自有其道理。
白起王剪列传中白起居功傲上身死,不明为臣之道。王剪好于白起。
孟子荀卿列传好似没有写完整,怪!
孟尝君列传告诉我们不可小视任何人,每人有自己长处。小人物往往成就大事情。鸡鸣狗盗之士都有用人之长时,冯獾散财收心值得深入研究。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因士杀妾,此行为司马迁为何用这一材料,是为后面毛遂做铺垫否?如果这样写毛遂用这多笔墨应有内涵。也是告诉为政者不可小视小人物?毛遂就是个无赖的做法。司马迁对平原君评价不是很好。
魏公子信灵君列传,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一层意思是魏公子不知隐忍,另一层说明魏王忌贤不用。
君臣之间为何生疑,往住让离间之计可行,皆因臣能盖主所至,所以为人臣者必须懂主从之间位置关糸,处理得当自然无间可入。
魏公子守信知退但不能抛荣华而隐于野,四年病酒而卒可惜!
春申君列传,司马迁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黄歇不师朱英之言命丧李园之手,悲!
范睢蔡泽列传,太史公评曰,“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人生于困境反到能掘起,而于顺境中反到死亡。故兵法云,立于死地而后生。世人皆图安逸还都想实现自己志向,喜欢生活于困境之人有几!苏秦,范睢,蔡泽,韩信,陈胜,刘帮等皆如此,故孟子云死于安乐。
乐毅列传,乐毅没有处理好与继任领导关糸,被田单所离间。李斯,商鞅,伍子胥,张居正等都是这个毛病。要想长久必注重上下左右之间关糸。
乐毅报惠王书名篇,当细读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赞扬蔺相如然只字不评廉颇为何?郭开小人,廉李二将均遭其手。文中大加赞扬李牧与文章题目有关吗?廉颇知错立改也是今古名将,作者无贬低之意。
赵孝成王刚愎自用害赵阔,郭开三屎弃廉坡。
田单列传,田单用反间之计离间乐毅,用苦肉之计掘墓烧尸,用重金贿赂使敌人放松警惕,借用神人帮助凝聚士气,用火牛之战皆智慧的体现。所以成为古今名将。故太史公单独为其树传。
鲁仲连邹阳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不赞同屈原自杀的做法,他说凭着屈原的才学到那个诸侯国都能很好的活下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明白金钱与政治结合的道理和好处。所以投资子楚说出奇货可居之言。从吕不韦给子楚分析的时局就可以看出来吕不韦的能力。吕不韦投资政治,用他人转移矛盾但还是没有保住自己性命,皆因贪心!古之英雄应该是功成身保方为真英雄大人物!!
刺客列传中司马迁想说明什么道理?没有看懂。
李斯列传中司马迁评价我很赞同,李斯还是私心太重,一人之下,位及人臣,听信赵高乱政,哎!
李斯一生数次感叹,1.看老鼠,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2.思荀子之言而叹,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3.赵高乱政,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4.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5.腰斩咸阳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蒙恬列传中司马迁骂其该死!秦之初战争连年,民心不稳,不爱惜民力,堑山湮谷修筑长城。而蒙恬认为修筑长城坏了地脉而使自己遭了报应。哎!蒙恬愚忠还不如伍子胥失小义雪大耻!
张耳陈余列传
魏豹彭越列传,彭越于刘邦还是不能死心塌地。当刘邦正在用人之际彭越和刘邦讲条件,刘邦能满意?其实彭越还是心怀二意。表现在两次需要的时候都没有挺身而出。司马迁说一般人都能看明白的事为何彭越看不懂哪?吕后杀他是对的,否则将来也得反了。
黥布列传,楚汉对持黥布观望,常人心态。随河劝布背楚归汉,布见汉王踞床洗脚,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居舍饮食如汉王又大喜过忘。疑贲赫而兵变。汉王发兵言于汉王已欲称帝。胸无城府,其败及性格之因。太史公评曰,项氏之所坑杀人以千万数,而布常为自虐,吾不赞同太史公之说。
淮阴候韩信少有异志,能忍先小辱。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功可比周召。然人非皆如圣贤岂能皆功成身退!韩信只所以是韩信就是太史公所言之人特征否非韩信也!历览古今风流人物德,才,能,量皆全者无有几人也!
韩王信卢绾列传
樊侩是刘邦的连桥,跟随刘邦一生,鸿门宴上立下汗马功劳。两次给刘邦进谏,第一次是入关收美女财物,刘邦没听,张良劝说才听。第二次是和宦睡在一起不理朝政,听了。为何两次不同,时间不同。
樊郦滕灌列传,此四人跟刘邦打天下,沒有二心,这四人结果都很好,但最终都是国除。司马迁评四人鼓刀屠狗卖缯,附骥之尾名留汉室德流子孙。
张丞相列传,有几个疑点1.写多个丞相2.赵尧提议周昌为赵王相就能保护如意命?不是上策。3.文中多次提到相士能知道谁人为相,真有道理吗?司马迁也信这个?真命也?
张苍因长相而免死,自古长相好吃香!
郦生陆贾列传,刘邦有这些谋士,且言听计从,项羽身边一个范增还不全信,败给刘邦也是必然。
傅靳蒯成列传,没什么好说的。
刘敬叔孙通列传,汉初兵战连年,财力耗尽,民急须生养,刘敬政策对头。司马迁曰,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刘敬脱輓辂一说,建万世功。叔孙通希世渡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
季布栾布列传,高祖杀丁公,理通情不通!
读史用什么样的标准看人很重要,我想很久也不得其法。用马克斯的唯物史观?还是用谁的观点?历史上的名人我想他们读史自有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读史有所收获,否则人云亦云,看完呵呵一乐罢了。厚黑教主李忠吾读史鉴人的观点就是厚黑两字,所以处处以厚黑来度量一个人物,当然此方法有不合之处。孔子鉴人用温廉恭俭让来鉴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用德才二字组合评价一个人,德才轻重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小人。刘邵在人物志中糸统说明了人的评价标准,他给出辨人的理论,鉴人的方法,用人的手段。
袁盎晁错列传,晁错削番无错,错在不得时。众番谋反,不当谋私应挺身抗击以大局为重。削番身死!
张释之冯唐列传,细品释之升迁自有其道理,官至高位,屈身向下难于常人,故全身而终。
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奋一生以恭谨名留后世。
田叔列传,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
世人知进易,知退难。当进则进,当止则止。方能永存。
扁鹊仓公列传,中医脉诊真的这样吗?估计逐渐失传了!
吴王濞列传
魏其武安列传,其文应数读祥熟于胸方可用之!
韩长孺列传,细读韩安国传,其可取处太多。其曰死灰复燃,田甲曰复燃溺之!后安国不罪田甲有韩信之风。二落又二起,因车蹇而失相权,因匈奴而失帝意,终病欧血死。司马迁在评中为何多壶逐而不多安国?
李将军列传,李广斩霸陵尉,心胸远不如长孺及怀阴候,广智勇有余而气量不足。广不封候怪已杀降,真这个因由吗?性格原因吧。广有勇无略,长于带兵短于人事,心量不宽,以技傲人不听大将军之令,自杀死亡,可惜乎?可叹乎?必然。呵呵。我评其有勇无略,长于带兵,短于人事。杀霸陵尉示其心胸不阔,不听卫青指挥示其小视权威,自杀身死性格使然!
广,蔡终皆自杀而亡身,岂不怪哉?风水之故乎?
匈奴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相士言卫青官至封候,真耶!世上事不可思议的居多!
平津候主父列传,主父偃削番之策长于晁错,高明!公孙宏二被推荐,从不面折庭争,深得为臣之道。
南越列传,汉高建国之初,国虚民穷,不争南越,高明之举。文帝给赵佗修主坟,封兄弟官职,命人让赵佗为何自称王而略过朝庭,高明!思宋太祖不战北国与民休养,邓公搁置争议留与后人,韬光养晦富国强兵,功在千秋利于万世。
东越列传
朝鲜列传
西南夷列传
司马相如列传,
淮南衡山列传,善听者听于无声,善看者看于无形。伍被起的冤枉吗?没有看懂!感觉这两个人真的脑残。司马迁评价还是有其道理的,赞同!
循吏列传,循吏就是遵循法令的官吏。
汲郑列传,汲黯遇到明主啦!否则其性格绝无好下场。司马迁叹世态颜良,汲郑贵时人声鼎沸,败也门庭冷落,世态炎凉!
儒林列传,司马迁述诸儒林名士。
酷吏列传,这些人用法深刻酷烈为声,虽一时地方安宁,然民风不好。张汤虽酷深通吏法,为人心不端,然廉洁之官。
大宛列传,
游侠列传,太史公赞游侠故为其立传。应结合伯夷列传与游侠列传共同来看。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多者焉。
佞幸列传,司马迁专为佞幸列传有什么意义?
滑稽列传,滑稽者能言善辩,以小喻大,多以它事建人主改过也!
日者列传,世曰日者为卜者,自古有之。日者通易理,明人!宋忠,贾谊遇之自叹弗如。
龟策列传,古有占卜一术,流传至今,不知真假,亦无法考证。世人言准与否,信与否皆有。难道真是人命天定?天为何?今知宇宙之广,吾生之地球本为太阳系中一小丸也!吾窃以为占卜术本为迷茫中求一精神寄托而已!精神不倒方能自立。
货殖列传。
太史公自传。
年8月6日午读史记列传完毕,思开始至今不足一月,每日闲时读几篇写几句乐在其中。惜因学识所限故领悟不深。但如能坚持每日一篇,数年之后定会累积彼丰。古人云贵在持久真良言也!
这里可以同步这个功能真的不错啊
明史列传
陈友凉以智对人,在其势大之时,这些必然聚在周边,势消人散。朱元章以诚待人,甘苦共享,能渡难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