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文学人物志(11)
——张永义
张永义,生于年11月,江苏海州人,连云港师专文学院教师。已出版随笔集《夜无虚席》、《电影花粉》、《生死欲念》、《沉睡之书》,编选有《旷野面纱》、《蓝色记忆的年代——外国诗歌精选》和《南宋风雅词笺》,总计逾百万字。目前从事外国文学、古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
故乡:我的故乡是一个叫做二里的小小村落,贫瘠荒凉,距离新坝街上很近,我的祖辈和父亲都葬在村口的老树林里,或许将来我也会叶落归根。我家的老宅虽已坍塌,水井也枯了,但是草木疯长,屋檐后面的老杨树历经了四十多年风雨。离家多年,心里一直有这片绿荫遮蔽。
童年:童年的记忆里有父亲模糊的背影和母亲伤心的泪水。经常生病住院,经常一个人被反锁在光线暗淡的房间里,到处都堆满了书。不仅父母都是语文教师,我的小学老师差不多都是自己的亲戚,更像家庭私塾。
中学:我在新海中学读了七年书,初一留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偏爱语文和历史。我有过短暂的集体宿舍生活,进城之后读到的第一本书是雨果的《九三年》。
大学:我在连云港教育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陈留生先生是系主任,李德身先生教我们唐诗宋词,董菊初先生讲语文教学法,孙绩元先生教诗词格律,李昌华先生教美学,徐家康先生教文艺理论,许卫全先生给我们讲《红楼梦》……师恩难忘,后来我又有幸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成为同事。大学期间,我读书很杂,写得轻率,曾与几个朋友一起创建了灌园文学社,李惊涛和张文宝先生是我们的指导老师。简而言之,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岁月。
写作:我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创作的,最初是诗词和随笔。新世纪初,网络文学方兴未艾,写过一些不成熟的小说,其中《苦扁桃》在黄金书屋和榕树下原创文学大赛上获奖,短篇小说《虹膜》被收入陈村主编的年网络文学选本。年,我的第一本书《夜无虚席》出版,获得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节目推荐,《新京报》、《中国青年》、《中国文化报》等也都有书评报道。坦率地说,我并不满意这本由阅读碎片拼凑起来的小书,年问世的《生死欲念——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和《沉睡之书——西方文学掠影》可能要稍好一些,但也没有什么阅读价值,尽管后者获得了首届花果山文学奖,这当然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渴望写作的书还没有真正完成,有两个长篇小说和若干小说的片段一直存在我冰冷的笔记本硬盘里,我不确定它们会不会有一天破壳而出,等待它们的也可能是一键删除的命运,我既不灰心绝望,也不盲目乐观。在这个充满喧嚣的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或许没有任何作品可以真正留下。然而,写作的意义从来就不在于发表,拥有读者的多少只是一个统计数字。
阅读:我喜欢躺着读书,很少在书桌前正襟危坐。有多少次,泡上一杯茶,手捧着一本书,整个人蜷缩在客厅的沙发里,时钟仿佛停摆了。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枕边书或入睡读物,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书籍的密闭空间,那跟深牢大狱有什么区别?
我更愿意送书给朋友,那些自己偏爱的书籍,往往都存有复本,我希望朋友能与我分享阅读的快乐。借书的感觉真的很糟糕,忘掉不还倒也罢了,有些隔着一年半载,归还时面目全非,破旧不堪,如同沦陷的故土。每次望着书架上残缺不全的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作品集,或是念及一去杳无音讯的某本书,心之城墙仿佛被挖走了一块厚厚的砖头。
我所推重的作家最好分开说:古典文学里的屈原、陶渊明、小李杜、苏黄、姜白石和吴梦窗,洪迈、张岱和冒襄,曹雪芹、黄仲则和纳兰容若。白话文学里的周氏兄弟、张爱玲和胡兰成、萧红、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等。当然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名字,比如穆时英、施蛰存、师陀、李劼人等。当代文坛我对先锋派作家和诗人心存好感,如果只能保留一个名字,那会是《草青》和《中国屏风》的作者吕新。至少他在我的心目当中已经是一位被遮蔽的大师。外国作家我就不逐一列举了,那会是一个长长的名单,但我首先想到的是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
我所偏爱的作品,不妨以外国现当代小说为例:19世纪的那些巨匠姑且不论,偏爱的理由也不具体陈述了:《深河》、《奇鸟形状录》、《癌症楼》、《骑兵军》、《恶童三部曲》、《哈扎尔词典》、《沙岸风云》、《桤木王》、《巫术师》、《英国病人》、《卑微的神灵》、《我弥留之际》、《国王的人马》、《佩德罗·巴拉莫》、《跳房子》、《荒野侦探》、《》……当然,还有我能读到的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全部作品。
生活:我在生活里是一个沉闷乏味的人,不抽烟,不运动,不善交际。喜欢逛书店,偶尔打打牌,深夜一个人看足球赛。我的梦想是开一家书店,或是做一档电视读书节目,但那也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母亲身心健康开朗;儿子学习进步,将来能否考上名牌大学还要靠他个人的努力;爱人在职读研亦能如期毕业。至于我个人,反倒没有什么重大规划,无非是教书、阅读和写作这几件平平常常的事情。到了不惑之年,已经不奢求改变生活的境遇,只想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看重近景更胜于远景。生活总是这样流动着,悲喜沉浮都在其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默默地隐忍和感恩。
张永义部分作品集:
连云港市文联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