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粹然
摘要: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哲学心理学遗产对全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曾有重大贡献。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早已记载着许多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和辩证法思想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
本文从以下诸方面分析论证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三,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和范围;
四,心理学研究的现实任务;
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六,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太极图;黑格尔哲学;莱布尼茨;刘邵
正文: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哲学心理学遗产,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兴盛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未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的著作中就已经记载着许多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
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的这些思想还陆续通过商人和传教士传入欧洲和西亚各国。但这些思想和关于人的心理现象的论述并没有被我国当代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青年一代很好地理解,以至有些人把古代中国的心理学思想看成唯心的超自然玄学,认为充满神秘主义,不可捉摸。
如对太极图、易经及道德经的论述,就否定了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思想,以至影响部分学者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看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心理学研究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的主观世界,如意识、心理,即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辩证唯物的。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虽然由于当时科学知识的局限,误以心为思维器官,但却是把思维看成某种物质本体所产生的。他反对把心理看成超然于人体之外或宇宙之外的精神。
我国古代先秦、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名实之辩,魏晋隋唐的有无和形神之辩,以及宋元明清的理气、心理之辩,都是牵涉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著名讨论的争辩,有很多直观、朴素、客观和自然的见解。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有意识、能思维、具有生命活力的存在物。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是在辩证统一的联系系统中客观存在着的。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因而决定着他的心理意识的本质。
人的心理意识就其本质来看都属于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人的心理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度有组织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就其社会根源来看,心理又是在悠久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的社会劳动及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魏源、谭嗣同和梁启超等在这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早在战国后期中国思想家荀子便较为明确地区别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他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说明了人是具有认识能力的,客观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
三、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和范围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哲学中包涵着心理学思想,而年后,在欧洲德国,费希纳、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兴起,才是现代心理学的开始。
就心理学思想的历史来说,自有人类文化以来,便有哲学心理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绵延至今。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在整个科学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
前苏联科学分类学家凯德洛夫院士认为,当今学术界有门学科,只有心理学与所有的科学知识,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有关系。心理活动规律贯穿于人的生命过程的始终,人类社会实践的始终和每门科学发展的始终。因而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必然会接触到古代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黑格尔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