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生最重要的

顾子鱼

01.

《论语》,被誉为儒家学说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也表明《论语》这部经典的重要性、实用性以及历史地位。

我们对《论语》也并不陌生,开篇三句话,可谓耳熟能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想当年我们可是摇头晃脑地背得滚瓜烂熟,但对这三句话并没有太深层次地去理解,只是觉得背会了考试就能加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觉这也是人生的三种境界,而《论语》里阐述的思想更是需要时间去领会。

谈到《论语》,必然要说到孔子这位圣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万世师表,站在世界的角度检视,孔子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有人称有史以来影响人类思想最深者有四人: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释迦牟尼和耶稣靠非现实的教化世人,孔子和苏格拉底没有人世之外的凭借,靠的是自修和践行,他们两位对东西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孔子少年时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已经开始为人师,3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讲学,并且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一生培养三千弟子,贤士七十,可谓桃李满天下。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一些传统经典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论语》已经被很多国家的人重视起来,孔子学校也已经在多个国家建立起来。

这本《论语故事》是日本作家下村湖人所著,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已经成为日本人学习汉学的经典之作,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孙正义这些商界大佬都曾读过这本书。

下村湖人在台湾生活六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已经从书本上的了解升华到实地生活的体验,他认为《论语》是探索天道的,引领理想的昊天之书,也是行走大地,实践人生的大地之书。

他在《论语故事》这本书中,以原文的句子做基础,细心揣摩体会原文的意思,用一颗虔诚的心,穿越千年的时光,走进孔子的世界,用情景剧般的场景故事,将《论语》的思想精髓表达出来,可读性非常强,增强了理解力。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15岁的时候立志学习,30岁立于社会,40岁不再感到困惑,50岁顺应天道而徇之理,60岁对于听到的任何事都能平静地去接纳,70岁顺应本性天性,而不超越礼的准则。

03.

下村湖人把这句话安排在这样一个故事里:那一年孔子70岁了,他觉得已经完成了使命,他带着众弟子登上泰山之巅,他说自己最后一次登泰山了,也是第一次真正登泰山,众弟子纷纷不解。

孔子感慨泰山的胸怀如此宽广,自己却是第一次投进他的怀抱,他把众弟子叫到跟前,把自己一生的经历,结合登上泰山这一路的艰辛过程,跟大家娓娓道来。

他说自己也是一个凡人,走过的路,也是万人的路,无论谁追随他,都不会有丝毫的不安,因为这些道理都已经经过实践了。

自己从15岁开始正式立志求学,到今天的70岁,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坚持终极目标不改变,活到现在才可以享受心灵的自由。

人生的每个节点都很关键,我们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为什么而努力,为下一个人生节点做好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才能收获一个满意的人生。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味性,也很有代入感,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又加深了一层?

写在最后:

外国人用小说和故事的形式把《论语》的思想表达出来,而且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多的收益,我们是不是更应该重视起来。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多读多学习那些历史文化经典。

见天地见众生才能见自己。因为人生是个修行的过程,我们要从经典文化中吸收养分,自身的修为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THEEND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顾子鱼,自由撰稿人,一个温暖的人,期待与你在文字里相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