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某高校另类独行侠,住宿舍走廊四

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3&id=268435

大雪已过,东北的天是越来越冷了。

在黑龙江现在的冬天已经接近零下20度了,但是有一位大学生却在这么冷的天选择住在宿舍的走廊里,面对这样比较另类的学生,不知道他的同学是怎么看待他?

不仅如此,住宿舍走廊也就算了,据悉这名大学生甚至不和任何人交流,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独行侠”。

这样的人,很多人要么对他敬而远之,要么对他避之不及,可是作为同窗四年的同学,他所谓最亲近的人,却并没有对他这样,而是对其非常不舍。

住在宿舍走廊四年,寒来暑往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很多人都想不到,一名大学生居然会如此排斥集体生活,甚至能在走廊里一住就是四年,这寒来暑往的,冬冷夏热,蚊子还多,湿气还重,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原来这名大学生似乎比较内向,而且很排斥大学的集体生活,学校给他分配宿舍,他也不想和同学们住在一起,而是选择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不知道他这种行为会不会对同学,以及男生宿舍其他人造成影响和伤害?但是他四年来还是平平安安的在学校男生宿舍的走廊里“奋战”了四年。

他占的区域并不大,可供一个人睡觉的大小足矣,窗台上放着各色各样的书,估计看累了,把书放在窗台上,然后在地上打着卧铺就睡了。

这样艰苦朴素的生活,能坚持一天就很不容易,何况是四年呢?

至于住在走廊里是否艰苦?相信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了,但是他如此特立独行的做法,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另类的原因,细节中见分晓

所谓的“另类”并不是说他真的就想“另类”,因为站在“另类”人的角度来看,人家可能还会觉得你另类呢?

这并不是主要问题,但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把这种“另类”归结为内向或者社恐,甚至说什么怪异、奇葩之类的话,这就太小看这类人了。

故事的发展总是会有相似的,但经验也好,标准也罢,总是会有差错的。

这名大学生另类的原因,估计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因为他居然是因为“自律”。

“自律”是个好习惯,很多人都想成为一名自律的人,但自律和他另类有关系吗?

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就会发现“自律”的人往往都是很“另类”的。

因为他们的头脑是出奇的冷静,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哪些是自己的长项,哪些是自己的短处,如何扬长避短?怎样实现效益最大化,对一个目标要执着坚持到底……

这样的人似乎很“恐怖”,因为现实绝大多数人根本做不到。

这名同学的随笔清单被公布,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特别自律的学生,他把自己的生活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而且非常了解自己。

他知道自己不善于交流,那就选择少交流,甚至不交流。

因为明知道自己没有把握,还要执着的去做,这是耽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自律的人为什么能做出成绩?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误,这也是这类人的过人之处。

“英雄”好难,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

看完这名大学生的“自律”之后,很多人也明白了一番道理,那就是要想做“英雄”真的好难,你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

什么叫“英雄”,这里面的英雄并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英雄,而是它本来的意思。

刘劭的《人物志》里面说:“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

无论是草中的精秀,还是兽中的特群,那都不是容易做到的,那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得到的精力,吃常人难以想象的苦。

就连住宿舍走廊,相信很多人都未必能坚持得住。当然要想成为英雄或者精英,没必要非得住学校宿舍,只是说这个意识和勇气。

真正的“英雄”是能做到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是我在生活,不是我被动让生活牵着走。

看这位黑龙江“独行侠”同学的清单,不难看出,他真的能做到自己把控时间,做到自己该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该做的事一定要完成。

在他看来这不是任务,这就是生活,形成了常态。

虽然社交很少,但一切社交都是有效社交,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利的信息。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为什么有些人成不了精英,差距就在这儿。

高效、极简,达到一种化境,可以做到武侠小说中“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的程度。这样的修为就像《神雕侠侣》中的独孤求败,武功练到大成者“飞花摘叶,皆可伤人”。

而这正是庄子所讲的“不役于物”。虽然看上去两手空空,但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独行侠”之幸运,同学们却对其不舍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名同学的话,你会怎么对待他?

相信就像前面说的,要么敬而远之,要么避之不及。不会有人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理性揣摩他的所作所为。

这当然无可厚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之常情。

但是好在这位“独行侠”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这些非常优秀且善解人意的同学,他们能理解这位同学的苦衷,给予他应有的尊重,这是很难得的。

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奋战同一战壕,为共同的目标所努力,这样的同窗之情,才是真正让人感动的同窗之情。

不仅如此,学校对他也有包容之情,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才是我们当今教育最缺少的环节。

为什么北大能有今天的成绩?蔡元培先生当年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本身就是一则正确的方针,他吸引了无数人才为北大“添砖加瓦”,成就了北大今日之盛况。

同理这种精神也要在其他高校一直传承下去。

因此,同学对其不舍之情就好理解了。因为大家没有拿他当外人。

今日话题:面对这样“另类”的同学,你会怎么做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