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学者们对身体观存在不同的

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前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身心、形神等两两对立的范畴均涉及到身体问题。此处所谓的身体指人的肉体,与人的精神、心理相对应。人物美的形式部分指人物外在的容貌服饰之美,它与此时期对身体的认知紧密相关。

魏晋南北朝的身体观与此时期之前的身体认知密不可分,是对后者的延续与发展。在这之中,以儒道身体观为重要。在先秦儒家典籍中,身多为生命、完整人格之义,很少单独指代肉体层面的意义。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

儒家是把身心视为一体的,道家是贵身的,汉代对养生之术的重视,标志着身体观的新发展

这意味着,儒家是把身心视为一体的。在儒家那里,身体是存在的直接现实,被视为仁、礼规约、规训的对象。身体亦是社会化、道德化的身体,是仁、礼的呈现场域。在面对仁、礼与身的冲突时,儒家选择杀身而成仁、礼的。这就是所谓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杀身以成仁。

相对于儒家,道家是贵身的,即重视身体的存有、养护和修持。在道家那里,身体是存在的基础与根本。道家重视养身,倡导养生之道,主张摒弃欲望,减损修持,顺从自然,恢复到原初状态,从而达至与道合一的自由境界。汉代身体观的基本观点承继先秦儒道两家,并所有发展。

儒家传道

在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汉代对养生之术的重视,以及相术的兴起,这标志着汉代身体观的新发展。我们把重心放到对魏晋南北朝身体观的探讨上,尤其是魏晋身体观。

刘劭是出于人物识鉴目的,从形神关系的角度来论述身体问题的,肯定了作为生理性存在的身体的合法性

从时间先后而言,刘劭的《人物志》是了解汉魏之际身体观的重要著作。刘劭是出于人物识鉴的目的,从形神关系的角度来论述身体问题的。他认为身体是人物才能性情的体现,可由外在的形体而探究内在的精神修养,即所谓的征神见貌。

刘劭的《人物志》

此理论的提出,把人物品藻落实在具体的身体性存在上。在他看来,人物的才能品质见之于形体,其与五行、五常相对应。

刘劭对形质与精神关系的探讨,充分肯定了作为生理性存在的身体的合法性。身体禀阴阳、五行而成,是先天性的存在,故而刘劭对身体的肯定实际上是对身体先天形态的重视。在形神之中,精神虽然是主导性的,却不能决定身体的产生与存在。

刘劭画像

身体是先天存在的,是自足独立的。由以上可看出,在刘劭这里,身体已具有存在的合法性和某种独立性,这就打通了对身体进行直接审美的通道,成为魏晋人物审美的直接来源。

王弼的身体观是对老子的延续与阐发,主张顺身体的自然要求,养生成为士人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决定魏晋身体观基本面貌的是玄学,纵观玄学的身体观,贵身是其基本观点。王弼的身体观是对老子的延续与阐发。王弼认为形也者,物之累,视形体为事物指局限与束缚。在此观念之下,王弼主张无为于身、后其身、外其身,即顺应身体之自然本性,而不是刻意为之,有意满足其欲望,否则便损其身。

王弼《玄学的人文智慧》

王弼主张顺身体的自然要求,即正常的欲求,这是非常明显的贵身观。王弼的贵身论与顺应自然之性的观点对魏晋养生观影响深远。魏晋盛行养生论,相关著作颇为繁盛,养生成为士人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养生包含养身与养神两部分内容,而养身的实质是贵身。魏晋盛行求仙、炼丹服药等行为,其核心追求与养生一样,即实现身体的长生。养生论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嵇康认为养生的目的无非是养身与养神,而养神的目的是为了全身,安心以全身。

王弼画像

嵇康肯定了身体的当下性存在,郭象认为,人之存在必有欲望,要用礼来节制,张湛则推崇享乐主义

嵇康肯定了身体生理欲望存在的合理性,感而思室,饥而求食,自然之理也。夫口之于甘苦,身之于痛痒,感物而动,应事而作,不须学而后能,不待借而后有,此必然之理,吾所不易也。关键在于善于持生,节制欲望,做到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呼吸吐纳,服食养身。善于养生才能实现存身,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在此,嵇康肯定了身体的当下性存在,嵇康的身体观奠定了魏晋身体观的基本观点与面貌,此后的身体观均是在此基础之上,融合其他观点持续发展的。

嵇康画像

人之生老病死,包括形体的消亡,均是自然而然,顺性而为的。正如春夏秋冬的轮变一样,生老病死是各个阶段自然发生的境遇。郭象认为,人之存在必有欲望,因此必须满足身体的这种生理欲望。但追求欲望无节制,无限度,便会灭天理,导致身体的消亡,因此要用礼来节制,乐加以导泄。

不过在郭象这里,以礼节欲并非灭欲,而是顺应性之所欲。他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天性,当人之所有的欲望,均被视为自然天性加以肯定时,那么人之欲望必然膨胀,对身体的生理欲望的追求与满足亦具有了合法性,那么纵情肆欲、及时行乐便会成为追求。

郭象画像

这种思潮到了张湛那里,便发展为纵欲和享乐主义。在张湛那里,顺应身体之欲望是养身关键之所在。一旦身体的生理欲望得到肯定,那么追求身体的当下感官愉悦成为目的。在此之下,任情纵欲、及时行乐便会成为潮流,这便会导致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的诞生。

总结

魏晋身体观,贵身是其核心观点。贵身的实质是对当下的肯定,是对人之感性存在与感性欲望的肯定,其所追求的生命存在的密度与长度。在魏晋士人眼中,虽然神是形的主导,但它只是决定形的属性,并不决定形的产生、存在与消亡。

《魏晋文人讲演录》

相对精神,身体是存在的直接现实,具有独立的存在地位。身体的及其欲望可脱离精神而自足独立,可以成为独立的观照对象。身体的生理欲望是人之天性,满足身体欲求亦是人之天性。当身体脱离精神成为独立的观照对象,那么对身体进行专门的观照便会成为可能,专门的身体审美便会诞生。

身体的感性特征得以肯定,那么对身体感性特征的观照成为可能,对人之容貌的欣赏亦顺理成章。而当下、感性正是人物的形式美的关键。因而,魏晋的身体观奠定了此时期身体审美的思想基础。

魏晋文人

南北朝的身体观均是延续魏晋,少有根本性的变化。至于佛教,其真正发生影响是在南朝,魏晋时期其尚附属于玄学,尚未对人物美产生重大影响。南朝人物美亦承继自魏晋,并无大的变化。故而在此不再介绍佛教的身体观。

参考内容来源:《魏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