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与博弈论面对谎言的安全措

《世说新语》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刘义庆领衔主编,是当时“世说体”成就最高的作品,也是古代志人小说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之一。《世说新语》广泛收集各种遗闻轶事加以汇编,分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文辞简朴优美,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历史风貌,其中不乏智斗和巧辩之事的记载,用现代博弈论的方式来分析古人的策略,便会发现他们选择背后的迷人之处。博弈论告诉我们,当你知道正和你交谈的人心怀鬼胎,出于自己的利益会有误导你的想法的时候,最佳的选择可能是忽略他所说的一切,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或者断定应该反过来理解。我们来看一个案例: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这里是说曹操曾经对别人说自己有个特异功能:有人要谋害他,他就会心跳异常。某天曹操对身边亲近的侍从说:“你拿着刀偷偷到我身边,我一定会说我心跳异常,并且命人逮捕你。有人会施刑于你,只要你不说是我让你这么干的就没事,事后我一定会重重的酬谢你。”这个侍从信以为真,至死都没有醒悟过来。手下的人都认为曹操说的是真的,意图行刺的人也因此丧失了勇气。我觉得曹操的侍从天天陪在他身边,岂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曹操让侍从揣着刀子靠近他,并且许以厚报,明显是想要杀鸡儆猴,树立自己的威信。即使侍从想不出这一点,他也应该意识到曹操不安好心。正面理解曹操的话,并按照他所说的来行动,结果是被杀死,那我们反面理解会如何呢?假设侍从被抓起来以后大声指出是曹操让他这么干的,这时候应该也没人相信曹操会使人来谋害自己,所以最后侍从还是要被杀死。因此,面对这种不确定的言语信息,侍从最好的选择就是忽略,不要行动。如果他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最好是早点逃跑。还有一个曹操的故事也差不多: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这便是曹操梦中杀人的故事,事先他已经对身边人说了自己有梦中杀人的习惯,偏偏有人不信,结果最后也被曹操杀死。所以面对我们不能确定真伪的信息,不要试图自作聪明地去做正面或反面的理解,最好的策略可能是忽略它,否则很可能把你导向失败甚至是死亡的境地。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