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光说ldquo英雄rdquo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东汉末叶,人物品藻之风颇盛,即便是曹操那样卓异的人物,也要拿刀劫持了执人物清议之牛耳的许劭,经其品藻名气才大起来。许劭的品藻之语,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话很符合《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口味,被贴上了“奸雄”的标签,然后就万口流传,俨然是不刊之论。后来的戏曲多把曹操描画成白脸,口口声声骂其为“奸雄”,自然又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劭的话,其实还有一个说法,范晔《后汉书·许劭传》作“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时当乱世,故其评前半句为虚骂,后半句乃重点所在。“奸雄”与“英雄”,一字之别,却褒贬分明,那么哪一个说法更贴近历史的真实呢?

曹操像(明弘治刊本《历代古人像赞》)

“奸雄”大概是“奸人之雄”的缩略语,在汉魏时期的人看来,实是一个大大的贬义词。班固批评司马迁“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那么任侠犯法之徒可以称为奸雄。又据《孔子家语》载,集天下五大恶于一身的少正卯被孔子称为奸雄;《三国志》里那个曾经试图谋杀曹操的魏讽,也被当时的有识之士郑袤视作奸雄;晋人干宝则更明确地说:“势弱于己,则虎步而凌之,势强于己,则躐行而事之,此奸雄之才也,亦且小人。”(《意林》卷六引《干子》)听到这样一个恶劣的评价,想来曹操是不会“大喜而去”的。

“英雄”一词早见于《六韬》《三略》《韩诗外传》等书中,与豪杰、英俊等语词的意义差别不大。《韩诗外传》云:“夫鸟兽鱼犹知相假,而况万乘之主乎?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与之为伍,则岂不病哉。”“英雄俊士”连言,泛指杰出人物。但是在曹操的时代,“英”“雄”二字的含义往往不是泛指的,而有特定的含义。当时能博得“英雄”这一名号的,竟只有两个半人。那半个人是庞统,傅巽目为“半英雄”;另两位是刘备与曹操。曹操有一次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字)之徒不足数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当时正伙同董承试图谋杀曹操,当然也害怕被曹操杀掉,所以筷子都吓掉了。曹操很自负,也精于人物品鉴,自封为英雄实在情理之中,可他怎会随便赠予对手一个英雄的名号呢?刘备一定有过人之处,才会受到曹操的推重。其他人的谈论可以为此提供一些旁证,今据《三国志》略举数例。陈登说:“雄姿桀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郭嘉认为“(刘)备有雄才”,鲁肃和周瑜亦称之为“枭雄”,刘巴向刘璋进谏时也言之凿凿地称刘备为“雄人”。此数人,皆是目光如炬、精于谈论之士,都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刘备身上“枭雄”的一面。只有诸葛亮,称赞他的主人“英才盖世”—这话多少有些恭维,不过能从一个靠织履卖席为生而且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成为鼎足一方的霸主,那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三国演义》把他塑造成一个靠哭来赢取天下的人,实在是破坏了他的形象。看来“英雄”的门槛很高,一般人得不到这个名号,即便孙权、周瑜也是如此。陈寿把孙权视为英人,说他“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桀”。较之刘备,孙权之所以有英雄之实而无英雄之名,大概是因为他仰仗“父兄之烈”方成大事,虽守成有余,却不是独立创业。再如周瑜,刘备誉之为“万人之英”,和孙权一样被视为英人。显然,英人与英雄是两类人,含义并不相同。

刘备像(明弘治刊本《历代古人像赞》)

这不同的名目并不是随便设立的,而与汉魏间人物赏鉴的风气分不开。汤用彤先生曾说:“英雄者,汉魏间月旦人物所有名目之一也。”(《读人物志》)要想弄清楚英雄一词,必须对品鉴“英雄”的理论有所了解。刘劭《人物志》云: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这种理论,主张“英”和“雄”是两种不同的特质,“英分”比“雄分”更重要。“英”的主要表现是“聪、明”,“雄”的主要表现是“胆、力”;英人的代表是张良,可以为相,雄人的代表是韩信,可以为将。所谓“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是说英人再取雄人的“胆”或“力”之一,或者雄人再取英人的“聪”或“明”之一,然后方可成就大业。与此相应,《人物志》把人分为三等,最高的是圣人,其次是兼才,再次是偏至之才;仅有一种特质的人是偏至之才,而把英和雄两种特质结合起来的人称为兼才。刘邦之所以战胜项羽,就是因为刘邦是兼才,是英雄,而项羽则英分不足。这种理论的对错姑置不论,却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共识,是汉魏之际人物赏鉴所共同遵循的。据此则不难看出,曹操、刘备是兼才,曹操以英分为主,刘备以雄分为主,所以称为英雄;庞统兼有英分、雄分,但是都不够充沛,只能是“半英雄”。而像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属于雄人,由于缺少“英分”而造成了性格上的缺陷,其结局就很悲惨。袁术写给陈的信里说:“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雄人多,而兼智勇者少,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当然,真正的“英雄”,不仅仅需要自身明、胆兼备,还要善于团结“英人”与“雄人”,即必须能够如汉高祖那样“总揽英雄”。这一方面,曹、刘、孙三位做得都非常出色。

孙权像(明弘治刊本《历代古人像赞》)

这一理论所标榜的英分、雄分说,可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任嘏《任子》的一则佚文云:“木气人勇,金气人刚,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水气人急而贼。”又如《意林》所引姚信《士纬》曰:“孔文举金性太多,木性不足,背阴向阳,雄倬孤立。”嵇康《明胆论》云:“五才存体,各有所生,明以阳曜,胆以阴凝,岂可为有阳而生,阴可无阳耶?”五才即五材,即金、木、水、火、土。“明以阳曜,胆以阴凝”,是说“明”乃阳气所聚,“胆”系阴气所凝。这些说法,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可惜资料太少,无法窥见全豹。除了以上的例子,稍后的人还把人物英分、雄分的多寡与地域环境联系起来。《世说新语》云:“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巍以嵯峨,其水渫而扬波,其人磊而英多。”其中的“英多”一词,即英分较多之意,后世诗人多用其典。这一学说,与西方心理学气质理论的“体液说”也有相似性。体液说的理论是几种体液的混合构成不同的人物气质;而《人物志》的理论则是聪、明、胆、力四种成分的排列组合,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气质论现在广为人知,而英分、雄分说则沉淹不彰。

“英雄”成为人物品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汉魏间的事,但依据智慧或德行把人物区分为豪、杰、英、俊等不同名目的现象则早在先秦就出现了,而且已经认识到运用统治术使这些人物各安其位、各尽其用的重要性。《冠子》云:“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文子》曰:“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杰,十人者谓之豪。明于天道之道,通于人情之理,大足以容众,惠足以怀远,智足以知权,人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隐乂,信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人俊也。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使分财,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杰也。守职不废,处义不比,见难不苟免,见利不苟得,人豪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下和,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向仁义,其于化民,若风之靡草。”《文子》及《冠子》,原来都曾被怀疑为伪书,随着定州西汉墓汉简和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学者们多视为先秦旧籍(或为西汉初年所伪托),足证这一区分渊源之早。这些看法,在《春秋繁露》等西汉典籍中可以看到清楚的流传轨迹,《淮南子》甚至全文照抄了《文子》的表述。像“智过万人者谓之英”之类的看法,乃是汉代人的一种通识,与刘备评价周瑜“万人之英”的说法恰相吻合。关于英雄的品题,正是在这样一个理论背景下展开的。

纵观汉魏人物品藻的历史,我们不妨把关于英雄的人物品藻视作汉末人物清议的延续,又是魏晋清谈的先声。正始以后,历史舞台的主角由英雄换成了名士,哲学、文学的风气都变了。除了嵇康的《明胆论》以外,很少有人再来讨论英雄这一不合时宜的话题;即便是《明胆论》,也不再讨论当时的具体人物,而变成脑力思辨的游戏了,这自然与司马氏政权的狼顾狗偷、对名士的血腥镇压脱不了干系。当阮籍在那里慨叹“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的时候,我们分明听到了一种弦外之音,一种言外之意,一种愤怒与无奈。

现在再回过头看许劭对曹操的品目,《资治通鉴》的那个表述恐怕很有问题。这一记载,当是采自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的旧文。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名言,也是出自孙盛《杂记》,后来广为流传,与裴松之注引《魏书》的说法完全不同。裴松之曾就孙盛好改易文字说道:“凡孙盛制书,多用《左氏》以易旧文,如此者非一。嗟乎,后之学者将何取信哉?”(《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关于孙盛改易旧文的心理,刘季高先生曾有一段非常精辟的分析:“孙盛这样写法,可能别有用意。时桓温之权势,无异东晋之曹操。(孙)盛任长沙太守时,赃私狼藉,曾为温槛车收捕,后始获释,因恶温而连类恶操,借操以骂温耳。《晋阳秋》叙桓温伐慕容燕枋头之战失实,温见之怒,盛乃写两定本寄慕容氏,其荒谬有如是者。”(《曹孟德论》)原来,曹操有可能是受了桓温的牵连。

本文选自《书城》年2月号

往期选读

陈丹燕

陈建华

陈平原

陈思和

陈子善

戴燕

董桥

葛兆光

郭娟

黄进兴

黄昱宁

黄运特

黄子平

江晓原

姜建强

李怀宇

李辉

李炜

李庆西

陆建德

马慧元

马湘一

毛佩琦

毛奕云

孙郁

唐晓峰

王道

王得后

王德峰

王启元

文敏

吴中杰

夏晓红

夏志清

许志强

杨炼

杨志

尹珊珊

俞晓群

郁喆隽

张隆溪

张宪光

张信刚

赵穗康

郑培凯

钟桂松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新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