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的小说,都有各自的揽财手段,较为流行的就是夏天天气热,用硝石制冰,揽财无数,其实古代压根用不到硝石制冰,因为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了储存冰块的方法。
当时在宫廷中就挖有井,那个时候叫做冰井,还有专门人“凌人”来负责储存冰块。在取冰块之前还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在冬天最冷的时候选择最靠冰井边上的一条河流,在河面上开始取冰。
古代还有冰箱的,就是冰鉴。《周礼》中即有在容器“冰鉴”中保存冰块的记载。冰鉴是用木制或青铜制造的箱子,大口小底,底部有直径很小的排水口,可在冰融化后直接排出冷水,以供使用。
硝石制冰出现在唐朝末年,当时火药开始出现,有人发现硝石除了炼火药还有其他的特性,就是溶于水之后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最终形成冰块。到了这个时候,夏天的市面上也出现了冰镇饮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冰糖水。
但是硝石制冰并不是主流,主流还是后面大的商家私人冰窖,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其一,硝石资源匮乏。硝石属于矿物资源,对于古代的开矿条件可发现的矿物储备来说,不可能存在大量的硝石,即使有大量的硝石是不可能流入市场的,因为硝石可以制作火药,属于管制资源。
其二,硝石的转化率低,产冰量低。我们都知道,硝石制冰是人们用硝石溶于水之后吸热会导致水的温度变低以达到结冰的需要,硝石制冰的比例不确定,大概是1:1或者1:1+x,即一千斤的冰要一千斤甚至更多的硝石,热量转化率不高,少制作没有问题,但是量大,就人工和原材料的限制你就没有任何办法。
其三,不能随时取用,成本太大。我们都知道,除了要制冰容易,还要考虑制作出来的冰块是否容易取用,能否做到想用就用的情况。虽然硝石可以反复使用,但是重新如此量大的硝石要保证每天都能使用,人工和技术上的时间都连续不了。
所以硝石制冰是不可取的,只能用于自我娱乐,少量的没有问题。相比制冰来说,存冰更加的适合那时候人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