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如何通过细节看透一个人

治白癜风自愈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kyy/150307/4587193.html

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方未必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有时甚至会故意掩饰,譬如商业谈判,譬如教育管理,譬如不便明说的要求,譬如恋爱中的女孩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如何通过对方的身体语言和细节观察,去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让对方的真实想法无法遁形?下文是继前两篇实用思维方式的第三部分:不要骗我,你的言行出卖了自己。

先用两个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纽约炸弹狂案的侦破

年11月16日,纽约爱迪生电力公司的一个大楼里发现了一枚没有爆炸的炸弹。炸弹旁边有一张手写的工工整整的字条: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为你们准备的。F.P

没有留下任何指纹和线索,炸弹也没有爆炸。以后五年里,报社、旅店和百货商店也纷纷收到类似的纸条。此后陆续爆炸,引起民众巨大的恐慌。到年,先后放置了至少33枚炸弹,其中22枚爆炸,共导致了15人受伤。

纽约警察局用尽各种办法,依然束手无策,侦探长霍华德就带着炸弹的碎片,F.P的信,和爆炸地点的几张照片找到了心理学家詹姆斯·布鲁塞尔博士。布鲁塞尔花了4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了分析,推断如下:

1、基本状况:

①此人为男性。根据能制造炸弹,远距离多处放置,狂妄的留下字条,以及字迹特点等。

②年龄在50-60岁。F.P认为爱迪生公司害了他,渐渐地认为整个世界都在欺骗他,进而变成“偏执狂”。偏执狂有潜伏期,但是一过35岁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此人放置炸弹已经有16年了,所以年龄应该在50岁以上。

③不胖不瘦,中等身材,体格匀称。从心理学角度,人类的体格、个性和精神疾病的发展都会有关系,其中偏执狂85%具有运动员的身材。

④独身,没有朋友,与年长的女性亲属共同生活。此人经历过失去母爱的重大痛苦,此后也没有人给他爱情和友谊,创伤一直没有愈合,导致这种怪异行为的连续发生。因为缺少母爱,所以会寻找年长的女性亲属共同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女性亲属的陪伴,必然令其狂躁,爆炸的密集度和时间跨度都会改变。

⑤居住地在布里奇来特区。匿名恐吓信不是在纽约就是在韦斯特斯特投寄,因此此人的住所可能在两地之间。

⑥居住在一个单独的院落中。制造炸弹必须有一个设备很好的工作室,也不会妨碍邻居并不被人发现。

2、性格特点及所受教育:

①受过良好的中等教育。从清秀的字体可以看出。

②衣着整齐、风度翩翩。一个偏执狂在衣着或举止上,会有完美性格倾向。

③工作一丝不苟,属于模范职员。从清秀的字体和干净的信纸,推断罪犯的工作态度一定不错。

3、民族信仰:

①不是纯粹的美国血统。“卑劣罪行”用的不够美国味。他还把爱迪生公司写成“SocietyEdison”,而不是美国人常用的“ConsolidatedEdison”的缩写“Cons.ED”。

②是斯拉夫人。对仇敌采取报复措施因地而异,地中海沿岸的人多用匕首,斯堪的那维亚人用绞索,斯拉夫人用炸弹。推断的布里奇来特区就是斯拉夫人集中居住区。

③信仰天主教,并定时上教堂。斯拉夫人大都信天主教,他规律性的行为正是他的习惯之一。

4、事件起因:

①此人曾是爱迪生公司的职工。

②工作期间,曾对他有过不适当的处置。这种憎恨让他产生了报复行为。

③曾经受过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有恋母情结并憎恨父亲。男孩在幼年时会由于恋母情结而憎恨父亲,从而产生对权威的反抗,随着偏执狂病情的加重及对社会的憎恨,从而导致他到处放置炸弹。

④身患心血管疾病。他在字条中,一再声称自己是病人,他可能患癌症、肺结核或心血管疾病。患癌症的话难活过16年,患肺结核的话应该已经治愈,所以他患心血管疾病可能性最大。警察根据这些线索,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在彻查爱迪生公司档案时,发现了一个叫乔治·梅特斯基的人。他原是爱迪生公司的职员,年9月因公受伤,得到了公司的工伤补贴。几个月后,公司裁减人员时将他除名。年1月,他自称患了肺结核,申请终身残疾津贴,但未能如愿。

梅特斯基生于年,年他36岁,年他53岁。他是波兰裔,罗马天主教徒,家住康涅狄克州(布里奇来特即在此州)。梅特斯基未婚,和他的两个姐姐住在一栋独院住宅里,父母双亡。他身高1.75米(在美国属于中等身材),体重75公斤。他没有前科。他的邻居们评价:是个和睦之家,他对人总是彬彬有礼,但很少与人来往。在职期间,梅特斯基工作出色,一丝不苟,遵守纪律,与人和善,属于模范职员。

当警察来到了梅特斯基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身穿褪色睡衣,戴金丝边眼镜,体格匀称的男人。即使制造炸弹的房间,也整理得井井有条。当警察要带他走时,他进卧室换一身双排纽扣的蓝色细条纹整洁西服,3粒纽扣也扣得整整齐齐,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脚上的皮鞋也擦得雪亮......

案例二,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某日,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拜见曾国藩(李是曾的学生),作为人才推荐给曾国藩。恰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就让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禀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后再委以重任。曾国藩摇手笑道:“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谨慎,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阴奉阳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大有作为,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是惊奇,“你还没有用过他们,怎么就这么断言?”

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看到左边那个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可见是一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肯干,无需多少开创精神和机敏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可见是个阳奉阴违,投机狡诈之辈,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

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曾国藩凭借《冰鉴》的识人之术,发现人才之多,影响之大,史上几乎无人可与匹敌。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郭嵩焘、沈葆祯、丁日昌、杨岳斌、彭玉麟等晚清风云人物,都得到过曾国藩的荐拔。出身曾氏幕府位至巡抚、总督者多达三十余人,这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曾国藩在《冰鉴》中指出,观察一个人可以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七个方面来判定。观人应先观其“神骨”,即眼神和面庞,因为“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眼神清澈、坚定之人,往往品行端正;眼神浑浊游移之人,往往为“败器”“隐流”。一个人如果天庭饱满,枕骨充实,太阳骨平正,眉骨明显但不过于突出,颧骨不凹陷,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国家的栋梁。在观察完面貌之后,要考察这个人的脾气秉性是“刚”是“柔”,性格是否沉稳,思维是否缜密。性格过于刚硬,则难免粗鲁;过于阴柔,则易愚钝。粗鲁愚钝之人,皆难堪大用。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有所发展。“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心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亦即通过人的外在形态可以体察其内在精气神,从而由表及里地洞悉其内心和志趣。

因此曾国藩总结道: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曾国藩,“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因此,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多了,有时无需对方说话,已经了解一个人的大概。

譬如:判定两个人的关系亲疏:可以通过彼此的距离得知,密友:0.5米以下(私人空间);一般:0.5-1.2米(朋友之间);商务:1.2-3.6米(社交空间);演讲:3.6米以上(社会距离)。

如果判定对方对自己或某件事的态度,可以观察微表情:眉毛上扬表示对方在说谎或并不信任你;皱眉表示感觉不愉快;双眉下垂则表示在思考或很失望;开始厌烦就会鼻孔收缩;双臂环抱表示防御;脚尖左右摇晃是不同意,上下摇晃是赞同;揉手指突然用力表示让他紧张;对方突然扫视一下,那可能是一种怀疑;对方讲完某句话或某个词后将目光移开,表示他对自己说的也没把握;若谈话中对方开始盯着自己,他的嘴角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颚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建议;假如对方的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巴乃至鼻子带着浅浅的笑意,笑容轻松,意味着这件事情就成了……

譬如,如何判定对方在撒谎。网上介绍看眼神,因为右脑指挥左眼,左脑指挥右眼,因此得出,当对方在谈论某件事时,左眼向上翻是在回忆;右眼向上翻是在撒谎,事实上,经过众多的试验证明,这并不具有科学性。但可以通过对方语调、语气、语速、眼神和动作的变化来判定,从心理学原理上来讲,说谎时,人往往不自觉的紧张,他正常的说话方式,会突然变化,譬如本来语速慢的会突然变快,快的会突然变慢;声音会突然变大或变小;说谎者会在对方沉默时还会不停的解释,唯恐对方不相信;说谎时有很多人会下意识的摸鼻子(说谎时会刺激分泌茶酚胺,鼻子就会变得发痒)、单肩耸动等;说谎因为心虚,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刺激的眼球干燥,眼神就会闪烁或眨眼频率会突然加快。

其实鉴别谎言的最佳办法是让其倒述复盘细节,就能让对方立马现出原形。举个例子,假设老公连续三晚上到深夜回家,每次理由都很充分,说什么老同学见面、同事聚会、加班、公司开会等等。以聚会理由为例,让他复述细节,聚会人员的到场顺序、上菜品种及顺序、座次及喝酒细节等等,如果撒谎说这些,并不易分辨真假,尤其对“老油条”而言更是驾轻就熟,但等他说完后,让他倒着说一遍,譬如倒着说上菜的顺序,如果前面是随口编谎,此时就彻底乱了套,根本无法复原,而如果实际经历过,仍会一点点说出而且不会出错。

......

其实,上面的案例和方法,是思维方式原理的具体应用,具体原理已经分两期发布在了之前的这个百家号。而在前不久曾发布过一篇文章,《如何分析一份简历》中也是利用类似的逻辑思维方式,对一份简历分析出了13项内容,其中甚至连对方的离婚及时间都能推断出。

其实透过迹象的驱动因素分析,很多看似复杂的事情会洞若观火,而且甚至能推衍出未来的发展状况。笔者在10前发表的思维方式文章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敏感信息在发表时被删掉,随后将原稿放到了博客上),对未来经济形势判断的10多项预言,之后也都一一应验,还有些近年也会不可避免。

因篇幅关系,不能举更多的实例以及如何在交流甚至销售中做到更好的应用。如果大家有兴趣,欢迎共同探讨。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969.html